“我们的假日”这样变迁(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在“大小周末”实行一年之后,从1995年5月1日起,全国实行5天工作制,正式迎来了“双休日”。随着中国人慢慢适应双休制,文化产业、短线旅游业都呈现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明显。
“黄金周”与“小长假”互为补充
1999年之后,人们最为熟悉的“黄金周”来了。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并从当年国庆起执行。
据报道,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迅速席卷全国。这一长假制度也被视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到了“黄金周”,不少旅游城市更是人头攒动,出境游也同样火爆,国人似乎“包围”了全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黄金周旅游消费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每年一到黄金周,道路资源紧张,绝大部分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成本比平时贵许多,服务质量也普遍打折。还有景区保护问题,尤其对于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来说,大量的人流进入导致景区超过承载限度。2015年10月1日,全国包括故宫、九寨沟等16个知名景区提前发布“限客令”,这也是国内景区首次实施限流。
终于,中国的休假制度又一次发生变革。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同时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假期。这标志着假日制度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因素,尤其是清明祭祖、中秋团圆的3天小长假,对承袭传统文化、增进亲情交流等都有所推进。全国各地在小长假推出许多民俗活动,让传统节日搭上时代列车,在现代社会重新绽放光芒。
同时,如何通过休假帮助人们更好地休息,制度层面探索也在进行。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2015年8月,国家明确鼓励弹性作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2.5天休假模式”开始在一些省市探索施行。
休闲产业仍有很大潜力
统计显示,全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60天增长到目前的115天,占全年的比例超过31%。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年有近1/3的时间在休假。
专家认为,中国休假制度的调整,和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相吻合,符合国际大势。休假制度演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劳动效率提高,而这又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假日天数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上升而逐渐增多的。比如,由最初的手工作坊改为生产线后,人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就有了休假条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