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周苏婕《空心爱》:都市凝视下的家庭原生性(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上述种种有关母亲形象被消解的情况,反映出来的是当代家庭的不确定性,家庭的动荡。周苏婕在这里主要着眼于母亲的失去,父女情感的纠缠。主人公通常是鲜活的女儿,目睹着父亲失去妻子,迎接不同的年轻女子。她们在孤独与压抑下成长,缺乏安全感,情感上受父亲与同龄人的影响,感情观上颇有现代的意味。她们更愿意接受成熟稳重的师长的关怀,更愿意以一种麻木去面对离异和失去。她们感情混乱,不断更换的恋爱,都有着父母破裂的婚姻的影子,她们对爱情没有明确的意识,她们在情人身上找寻父亲的身影,在爱情中寻找亲情。这是周苏婕在人与人关系中挑出的一根触角,她细腻地将女儿们的情感写出来,她们的自我怀疑,情感中的困惑,她们的沉思。周苏婕着眼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她们遭受着原生家庭的苦难,却无法直接诉说,只能在成长后在都市中张开她们的羽毛,索取更多他者的爱恋。
原生性的病态贯穿了整本书,正如骨灰盒,溏心蛋和鸡汤等意象串联着一个个故事。主人公无不充满着执念,为着曾经没有得到的物事而寻找替代物。尤其是《溏心爸爸》和《一个女人的死亡之谜》中的莞熙,她所表现出来对父亲的仰慕,将父亲放进心中,为了要父亲开心而取名Abigail。以及《溏心爸爸》中大叔和莞熙,林威和小情人的这种对位结构,将一种少女倾慕发挥到最大充盈整个文章。但更能体现的是,在莞熙和大叔的相处部分几乎都是莞熙通过大叔折射对父亲执着的爱恋。而在《一个女人的死亡之谜》中,这种原生的病态被极大地撑开,女儿为父亲熬了四年的鸡汤,写了四年的小说为解开母亲死亡之谜。这种前溯性的情节安排,将女儿对父亲的恨与爱发挥到极致。其实厄勒特拉克情结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但不应被扩大为整个故事情节,特别是被用来过度地抒情和回想,这样会导致小说角色几乎都成了一种为了表演而偏执的工具人,甚至偏执也是僵硬的,正如文中不断提及的原生家庭,已经是被描绘得过于血淋淋和苍白。
而且小说角色中过多的沉思回溯,对话的情感过强,不仅无法成功塑造出父亲和女儿的深层形象,还由于全篇感情色彩过重,反而容易让文本结构混乱。
消解掉母亲的不仅仅是题材,更是由于当代婚姻爱欲的动荡性,但是过多将母亲角色消解反而会减弱情节的撕扯和戏剧性。而被原生病态化的女儿,则是婚姻动荡后产生的恶果。但随后被放大的病态,也是作者一种艺术理性不足的体现,情感过于浓烈会影响文本结构和人物塑造,甚至会影响文本意义的传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