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到客船”,那一夜张继有没有听到钟声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文|雨林霖
提起唐诗《枫桥夜泊》,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因史料有限,人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张继并无过多了解,只知道他是天宝十二年(753)的进士。
然而,在唐朝考中进士可不包分配,而是需要再次接受吏部的培训和考察,当时的人们将这种考察叫作“铨选”,要么就得参加朝廷为了选拔专门人才而举办的制科考试,否则就得在家待业了。
张继便是这样一位在铨选中落第的进士。他原本应该继续等待官府发布新的就业岗位或招聘信息。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到蜀地后,天下文士也都四散逃难,而江南成为了不少文士避难的理想地区,张继便是逃往江南的一员。后来,他一路来到苏州,于是就有了“枫桥夜泊”的故事。
在那个深秋的夜晚,张继泊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山河破碎、前程渺茫,漂泊在外的张继,心中的忧愁可想而知。而落月、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以及寒山寺的钟声,无疑加剧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读《枫桥夜泊》,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秋夜不眠人惆怅”的情景图。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似乎也将内心的忧愁传递给了读者。有学者评价:《枫桥夜泊》的景物搭配与人物心境高度交融,成为后世艺术境界的典范。
张继流传至今的诗歌不到50首,毋庸置疑的是,这首《枫桥夜泊》,是他一生之中最有名的诗歌,也是唐朝最有名的诗歌之一。可以说,正是因为《枫桥夜泊》,大家才记住了张继。也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闻名天下,成为了一处名胜古迹。
然而,到了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却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提出疑问。他在《六一诗话》中调侃:“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意思是哪儿有寺庙会在三更半夜敲钟?所谓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肯定是张继为了写出好词佳句而硬写、虚构的情景。
欧阳修的说法的确更符合当时的情况:宋代大部分寺庙没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因此,欧阳修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可是,他质疑张继不要紧,关键他将自己的调侃写进了著作中。因为本身影响力非常大,欧阳修质疑张继的说法,反而让自己成为了被吐槽的对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