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老王子:一代文学青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澎湃新闻:剩下的人是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老王子:其他几个角色姚晟、彭辉、高亮都带着“光”的内涵,表示他们的前途,至少在世俗眼中还是明亮的。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搞创作的人会有一些副产品,就是他的自我会被放大。从有利于创作的角度来看,放大似乎是一个必须的行为,但长此以往其实会导致自我认知失调。年轻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朋友,十八九岁或者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热血青春慢慢过去了,经受过社会毒打把身体里面的毒素也就排掉了,知道自己在整个社会链条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虽然很可悲,但是正常了,也安分了。
就像我在书中写道的:“我其实对我们这代人已经有点失望了。我的意思就是我们‘70’‘80’这一代,我们其实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大多数都已沉湎于工作、婚姻、子女了,人生没有别的追求了。我们被这些东西成就,但也被这些东西杀死。”
澎湃新闻:是怎么想到用四个男人的第一人称独白形式来写作的?
老王子: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作家,一类作家是靠材料在写作,他们写的内容其实离自我非常远,可能是一个完全架空或者虚构的东西。另一类作家是从自身的感受和观察到的东西出发,也就是写身边的东西。我很明显是属于第二种的,所以我也一直在讲,年轻时候的我是写不出这本书的,因为我需要看到一些人在真正现实生活中的结局,我才能写出来。
作者和自己的作品人物之间关系究竟是重合还是包围,我肯定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当然不希望我的小说被当成经验复刻,这是没有意思的,没有人想去看你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个对大家也没有什么帮助。
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合唱团。张翔是提琴,串起了整篇小说,在每个大章节里都出现了,承担着最重的演奏任务;姚晟像是一个小号,在最年轻的年纪里发出最嘹亮、最激烈的声音;彭辉是管乐,扮演着一个外表成熟又优雅的形象;高亮是鼓,是短促有力,但又非常重要的那一击;而最后的周晓天是指挥家,以其脱离世俗的才华吸引着所有人。
澎湃新闻:能说说你的“黄金时代”吗?
老王子:2004年我在南京读完大学后因为不想回家当公务员而来了上海,进了广告公司,一直到现在。过去的近20年当然是我的“黄金时代”,我的成长期很巧也是上海的一个快速上升期,正好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小说的开篇,人物之一姚晟也是2004年毕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