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题随时代共进(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更加注重对不同民族地区独特文化的展示,通过对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及民族景观的影像再现,展示各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如《喜鹊岭茶歌》(1982)和《相约在凤尾竹下》(1984)对畲、傣两族青年在党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教知识,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讲述中,再现了流丽清新的傣族风光与多姿多彩的畲族歌舞,极具审美价值。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出现了以《东归英雄传》(1993)、《悲情布鲁克》(1995)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8)为代表的赛夫、麦丽丝的草原系列。与同类型题材专注于中国当代史的叙述不同,这一系列电影开拓草原叙事的表达范围,专注于恢宏场面,将家国情怀、民族信仰融于对草原历史的追忆中,并以极具造型意识的动作美学来展现亘古不变、勇猛雄伟的草原精神,也为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主流叙述中紧贴时代风潮,同时党中央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电影的扶持力度。在党和国家政策推动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方面延续着以往的主题表达,表现少数民族同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变迁。如《十八洞村》(2017)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叙事背景,讲述了湘西村落“十八洞村”村民的脱贫故事;《远去的牧歌》(2018)在记录哈萨克族牧民四十年生活变迁中,展现了国家扶贫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下,牧民从对定居政策的抵触到顺应时代变化,从转场迁徙中稳定下来的过程,传达出时代变迁中现代与传统交替的历史必然性。《天上草原》(2002)、《滚拉拉的枪》(2008)、《远去的牧歌》(2018)等影片,则以不同视角刻画了少数民族面对现代社会快速转型时的复杂心理,以细腻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表达了对民族精神与信仰的坚守。
在对主旋律精神的承接之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探索出极具风格化的美学表达新方式,大量优秀的独立电影人开始在国内外影坛展露锋芒,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已然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主流。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藏语电影,如《冈仁波齐》(2017)、《阿拉姜色》(2018)、《气球》(2019)等,均采用非职业演员与母语对白,以近乎“私纪录片”的影像形式呈现本土视角下的藏地文化和精神气质,从内容与形式上构建了个人化的表意风格,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回望历史,在党的领导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真正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叙事的有机融合,同时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中不断创新,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打造电影强国贡献了特有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宋小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