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幸存老兵:回家的路,他们走了一辈子!(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1944年,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还在读中学的13岁的河南武陟人常安之,也加入到了中国远征军的行列。
在缅甸八莫的丛林作战时,常安之和河南老乡战友四娃约定,双方彼此将各自的头发交换保管,他们约定,如果两人中有一个人战死了,没死的另一个人,就负责把对方的头发带回他的家乡交给他们的亲人。
在缅甸的作战中,四娃最终战死在了异国他乡。
此后,历经颠沛流离的常安之,却因为政治运动等各种原因,始终无法兑现当年对战友四娃的承诺,而那缕标志着战友生命的头发,也在动荡年代中不慎丢失。
一直到晚年,已经当上了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的常安之,有一次对侄子说,希望以后能带他去缅甸八莫,看看自己的战友四娃,看看是否还能找到他的遗骸。
没想到侄子却惊讶万分地说:
“你们真的打过日本人?”
听到这句话,常安之突然非常生气,抓起桌子上的一个矿石标本,狠狠砸在墙上,然后用河南豫北的方言,声嘶力竭地吼着说:
“你们咋啥也不知道?”
那一刻,常安之泪流满面。
6
山东济南老兵张富麟,则在久经动荡后,断绝了回家的路。
1940年,20岁的张富麟从山东第一师范学校后,加入了孙立人旗下的新编38师,1942年,他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进入缅甸作战,参与了仁安羌之战和后来的缅甸大反攻;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富麟留居缅甸曼德勒,做了三十多年的华文教师,由于薪资微薄,日常他就靠着家人在市场卖米和生姜为生。
二战后,日本人经常返回缅甸寻找当年的日军遗骸,并在当地为侵缅日军建立纪念碑,甚至连死亡多少战马都铭刻在上面。对此张富麟非常伤感,他说:
“可怜我几万远征军弟兄为国尽忠,牺牲在缅甸,但是现在连名字都没人知道了,不知魂归何处。”
1949年后国内传来的各种信息,让他最终彻底与家乡失去了联系,2011年,已经91岁的张富麟面对寻找到缅甸采访他的记者和志愿者,喃喃中读起了一首唐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