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缺乏多样的人生态度?看中国人生活态度的同质化(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其次,科举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在价值追求与人生态度上的这种同质性。在科举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识变成了获取利禄功名的工具。在先秦时代,我们历史中有过屈原的浩渺无涯的想象力,有过《史记》中的豫让那种充满悲剧性格的侠义英雄,有过竹林七贤的真潇洒。两汉时代以后,有李广这样的伟大将军,还有过李白的真浪漫。但是这些文化因子在宋元以后逐渐消失了,消失在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的世俗追求之中了,或者说逐渐处于休眠状态了。自从儒家文化进入科举时代以后,深受儒家影响的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无疑是一种世俗化程度最高的文化。
第三,中国文化中缺乏宗教因素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宗教对来世、对超越性的彼岸世界的追求与信仰,往往能培育人们超越功利的价值观。中国人与其他民族相比,宗教心理确实是相对淡漠的。佛教并不是中国的国教,本土的道教与其他宗教相比其实也相当功利化,自古以来,包括历代帝王在内的相当多的人们信此教的目的,也只是追求现世的长生,对来世与彼岸世界并没有兴趣。人们即使信佛,也往往是怀着某种相当具体的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的。一个结婚几年没有生儿子的人去观世音像前烧几炷香,与其说是出于对超然世界的追求,不如说是一种对神灵的贿赂,体现的恰恰是最为功利主义的态度。讲求实惠、注重于现世的生活,务实而少幻想,便成为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取代计划经济无疑是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但它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一种功利至上的价值观。

■哪些时代因素影响了我们追求个性


从现代性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人的价值观念的世俗化潮流,是一股巨大的习惯力量。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就是功利主义态度,它取代计划经济无疑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进步,但它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一种功利至上的价值观。
其次,我们以考试为本位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功利化倾向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加强版”,我们的教育很少启发学生的知识审美之心。一切都环绕着分数与考试转,它的最大祸害是扼杀了对知识的由衷的兴趣。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把知识兴趣扼杀了。前不久一个四川亲戚写信告诉我,他们家上初中的小孩,每个月课外补课费就要交给学校一千元,不交老师还不高兴,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用不着到青年,他对知识的兴趣就被窒息殆尽了。
各位对此一定会有许多切身的体会。此外,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世界各国教育中最不重视美育的教育体系,数十年来美育的缺乏,几乎可以说形成了类似于马铃薯退化现象,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的教师自己就是在这一教育制度中培育出来的,他们中许多人自己对知识都没有由衷的兴趣,怎么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呢?记得爱因斯坦有一篇谈科学家的人生观的文章,他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种对知识的好奇心,这是一种超功利的对求知事物了解的渴望。如果这种质朴的好奇心在俗世生活中没有泯灭,而是在经历苦难中仍然保留下来,在科学家身上就发展为对宇宙秩序渴望认识的愿望。”我们大多数教育者好像从来就不曾意识到这一点。最后一个因素与我们的现代性有关,那就是传媒、网络文化与市场竞争相结合形成的冲击波。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传媒商品化,会形成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