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登山诗歌(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壹
根据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语与创意写作学院教授赛门·班布里奇的新书《登山与英国浪漫主义》所述,登山在19世纪的英国逐渐成为一项大众娱乐休闲活动,几乎所有经典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都热衷于这一项新兴运动。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例,他出生于英国湖区的小镇考克茅斯,在四面环山、风景如画的格拉斯米尔湖畔度过了生命中的大段时光。他曾称呼自己为“大山的孩子”,是一位“在高地和孤峰上,/在群山和风中”的“漫游者”,并认为这种峰峦叠嶂的环境是培养诗人的最佳场所。在他的长诗《序曲》中,华兹华斯曾详细地记录自己自学生时代起的登山经历,其中既有湖区当地的高山,也包括威尔士的最高峰斯诺登山和欧洲大陆的阿尔卑斯山。甚至在古稀之年,华兹华斯还登上过险峻的赫尔维林峰。同样在《序曲》中,读者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兹华斯对登山运动的热爱。
诗人“犹如一条小鱼”,试图“越过群山之巅”,“气喘吁吁”而又“满怀渴望”地登上斯诺登峰,在赫尔维林峰上“紧张地喘着粗气”,还在山上及膝的“野草”和“光滑岩石间的裂缝中”流连忘返。对于华兹华斯而言,登山活动似乎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而在某种程度上寄托了他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试图革新诗歌创作、找寻新的诗歌形式的尝试。正如他在诗中写道,他“意犹未尽地”徜徉在“山间”,徘徊在“石林之中,依旧渴望新形式的组合”。在此,诗人谈及的“新形式”有着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当华兹华斯在山中“游弋”时,群山的景致随着他所处位置的引动而改变,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与此同时,“新形式”还暗示了一类新的诗歌创作形式即将孕育而生,拉近了英语诗歌写作与山水自然风光之间的距离,也预示了一股蓄势待发的“个人情感”即将在英语诗歌的空间中迸发而出,蓬勃发展。
英国诗人拜伦曾对华兹华斯作品中的高山意象做出评论,认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叠嶂山峦更像是一种“情感体验”,属于“一个被游荡身体感知的有形世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诗人记叙了流下的汗水、疲乏的肌肉、疼痛的手脚以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活动,对人体感受进行具身化处理,提升了人在经验世界和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主体性。
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位英国文豪——柯勒律治也将登山活动纳入自己的作品中,使其成为一个文学意象。一些专家曾指出,正是柯勒律治创造了“登山活动”一词,并把它带进了文学世界。作为华兹华斯的好友,柯勒律治也身居英国的湖区之中,凭借自己“颤抖的四肢”,涉足了湖区众多名山险峰。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包围下,也在“从陡崖上”频频“滑下”的过程中,获得了另一位英国作家约瑟夫·艾迪生所说的“想象力的快感”。虽然柯勒律治在山中的“游荡”略显狼狈,但也正是在这般“跌爬滚打”中,他的文笔迎来了“超越经验的升华和快乐”,逐步朝着“泰然自若、无所畏惧和沉着自信”的方向发展。在他的代表作品《古舟子咏》中,这种“游荡”于自然界的行为并不难被读者察觉。作品中,射杀信天翁的老水手与作者柯勒律治一样,在无尽的苦海中“游荡”,接受着海水、逆风、烈日等恶劣自然环境的磨砺,并从死亡中获得重生的启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