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记忆——南京:城市之光(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多年来,南京坚持和平理念,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做了大量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就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平纪念设施场所,举办各种和平教育、宣传与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和平活动,如:“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国际和平学系列讲座”“中日青年和平烛光晚会”“中日两国僧人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南京国际和平集会”等等,向世界传递南京人民珍爱和平,追求和平的信念与决心。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是一个主要对南京大屠杀、世界和平等课题进行研究的专业机构。研究院会同有关研究机构共同推进《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拉贝日记》(影印本)等出版物发行,为构建和平城市、传播和平之声构筑理论支撑。它和南京大学合作,在中国第一个建立和平研究中心以及和平学学科。
2017年3月,南京大学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是中国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和平学教席。南京市充分发挥该教席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和平学研究机构的交流研讨,与察哈尔学会、日本和平学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合作,举办“东亚和平的新愿景”学术研讨会、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中国和平权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共有来自近20个国家的200多名国际知名专家出席;与荷兰皇家科学院共同举办“亚洲和欧洲大屠杀与和解之路”国际暑期班。发布《中国和平学发展报告》,积极支持中英文《世界和平城市》丛书等和平学著作出版计划。
如今,“国际和平城市”,已经成为南京城市精神的主题象征,借助这一主题,南京向世界展示了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新形象。
南京,世界的伤口
我们对某些城市的印象和认识,或许是那个城市中的某个建筑或者某段历史蕴含了我们体会世界的终极价值目标,比如关于和平,关于爱。
因为这段历史,南京被世界上不同的人所关注和记忆。
南京的伤痛不仅仅是南京的,也不只是中国的,这个伤痛是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的。
时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金陵女子学院一位名叫魏特琳的外国女子,在南京鼓楼医院工作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先生,15岁的照相馆学徒工罗瑾,《芝加哥论坛报》前记者、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他们都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为这段历史留下记录和记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