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记忆——南京:城市之光(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铭记与珍惜
一个城市的记忆与纪念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德国为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为犹太人修建的一座大屠杀纪念馆。在纪念馆占地2万平方米的露天广场里,有一个扬声器,昼夜不停地播放400万记录在册的大屠杀遇难者的姓名。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们打开了时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国犹太人两千年的生活历程,他们对德国艺术、政治、科学和商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在20世纪经历的那段悲惨历史。
1953年,为纪念600万在纳粹统治下遇害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建立在耶路撒冷西郊最高的一座山上。馆名只有简单的两个词“Yad Vashem”。这两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有记念、有名号”,取自《圣经·以赛亚书》:“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
相比于宏大的国家叙事,这座纪念馆展出的许多物品带着强烈个人印记。这是一场对遭遇不幸的普通个体的纪念。这里馆藏有1.3亿页文件、10万张幸存者证词、40万张照片、1.5万份国家档案文件以及2.5万件文物和1.2万件艺术品。烧焦的梳子、熔化一半的黄铜汤匙、散落的纽扣、一串或许再也打不开任何大门的钥匙……这些证据和记录静静地躺在那里,标记着当年的悲剧。
展区的最后也是最高处,是一间摆放着档案的圆形“姓名馆”。在四周一排排黑色的档案墙里,放置的是收集到的见证者的证词。展馆的负责人亚历山大·阿夫拉姆说:“那些人曾经存在过,但被整个世界抹去了。我们希望子孙后代知道他们是谁。”
在二战结束后出版的《安妮日记》里,德籍犹太裔少女安妮·弗兰克写过:“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作为国家公祭日的主办地,是公众了解 80 年前那段惨痛历史的重要媒介。该馆建成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纪念,近年来,每年参观人次超过800万人次,每天最多6万人,在入口前排2公里队,即使在2017年底南京暴雪那天和除夕夜,也有接近6000人参观。这些参观人群,极少组团,都是自发前来的。
纪念馆一期,以“生与死”、“痛和恨”为主题,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纪念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2016年9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期)入选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