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美“戏说”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歌仔戏,这一以闽南语系为母语的地方剧种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在闽南一带及台湾地区深受欢迎。她的诞生至今不过百年,但是,却走过一段曲折的路,深受经济和政治影响。
歌仔戏在闽台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互取长补短中成长,成为两岸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拥有、共同提高的艺术结晶。
角美是芗剧(歌仔戏)发祥地和摇篮。角美的芗剧团数量之多和芗剧表演艺术在闽南都据领先地位,自1928年台湾“三乐轩”歌仔班在白礁进香献演后,角美各地纷纷成立专业和业余的歌仔班。1929年,白礁村办起歌仔戏班,请台湾艺人红涂仔传艺教戏,大陆芗剧改良戏奠基人邵江海到白礁学戏,拜师于红涂仔门下;被称为“陪师”(培师)的台湾艺人刘延培自1929年起就一直在白礁附近的石美传授歌仔戏;1931年台湾艺人矮仔宝也来到角美白礁教戏;解放前大陆歌仔戏四大名角均出自于角美,其中以“白礁旦”、“石美须”、“崎巷丑”为歌仔戏代表人物,歌仔戏名气因此从白礁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直至风靡闽南一带。
白礁慈济祖宫
闽台歌仔戏两岸同宗文化的历史见证
台湾歌仔戏是闽南锦歌演变而来。而锦歌是流传于九龙江入海口一带的民间曲调。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就有许多弦歌堂、乐社,他们以四句七言或五言的形式,弹唱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富有乡土气息和艺术技巧。每当节庆庙会,锦歌便作为重要的娱乐形式深受民众喜爱。至今九龙江一带仍有锦歌流行。歌仔戏的主要唱腔“七字调”、“倍思调”、“杂念调”,就是从锦歌的基本曲调“四空仔”、“五空仔”、“杂念仔”发展演变而来。
角美自古就有大量民众出洋谋生创业,不少人来到台湾、开发台湾。特别是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在角美白礁招兵买马,从沿海招募大量壮丁入台而后定居台湾,加上当时清军与郑成功军队在角美、石码、海澄一带长期对峙,清政府采取“迁界”政策,划定角美、石码、海澄为弃土,逼迫百姓大量迁徙,便有大量民众举家迁往台湾。因此,锦歌跨越台湾海峡,在台湾广为流传,后由台湾民间的艺术家加以发挥组合成了歌这一艺术形式。1928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台湾“三乐轩”歌仔戏剧团,横渡海峡,来到角美白礁祭祀大道公,在角美白礁慈济宫祭献演出,揭开了台湾歌仔戏传入闽南的序幕。从此,歌仔戏这朵凝集着台湾同胞心血的艺术奇葩,就在闽南各地生根、发芽、开花,它以累累的硕果,架起一道灿烂的彩桥,横贯海峡两岸,沟通了闽台两地人民的心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