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臣子又是皇帝的老师,作为帝王师,要具备怎样的品质与才能?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帝王师”,指的是士人的一种双重身份:既是君主的臣下,又是君主的导师,着重强调的是后一种身份。“帝王师”形象是指以“帝王师”为主要特点形成的一类人物形象,具有敏锐的政治目光和超现实的神奇能力,与君主之间关系融洽,寄予了封建时代文士的政治理想。
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帝王师”虽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来历出身各有差异,辅佐的对象也因人而异,但是他们在个人修养与政治谋略上较为相近。他们既有神的超凡,又有人的世俗。作为一类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具有不同凡响的特点,展现出夺目的光彩。

一、忠心为主


中国封建社会强调等级制度,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政权,在伦理道德方面最为推崇的是家族道德的“孝”,认为“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把孝推崇为天经、地义,并以此为起点,引申到对统治者的“忠”。

既是臣子又是皇帝的老师,作为帝王师,要具备怎样的品质与才能?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崇尚明君贤臣,而作为臣子的第一要义便是待主以忠,忠君爱国也是衡量臣子的重要标准。“忠”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追求,是身处庙堂之高的精英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准则。在此价值观的影响下,身处庙堂的儒家士大夫和文武百官不得不遵循“文死谏、武死战”“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准则终身效命于君王,这也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关怀。
“帝王师”作为贤臣的典范,往往会摆出一定的姿态以期君主礼遇,而礼遇最典型的情节便是“三顾茅庐”。《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磘溪垂钓、《女仙外史》中的吕师贞嵩山守候、《草木春秋演义》中的决明子三请出山皆是对诸葛亮情节的效仿。在君主表达了充分的礼遇之后,臣子作为酬谢必然会忠贞执着。正所谓:“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既是臣子又是皇帝的老师,作为帝王师,要具备怎样的品质与才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