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赏析(全46图)(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葛饰北斋的雕像和墓地 东京
《富岳三十六景》从天保二年(1831)起,由江户马喰町的版元西村永寿堂陆续付梓发行,故多数画作上钤有“永寿堂”的刻印。落款则有三种,分别为“北斋改为一笔”、“前北斋为一笔”和“北斋为一笔”。北斋是著名的改名狂,一生用过三十多个艺号,《富岳》系列仅涵盖了其十分之一。日本美术史家一直试图从北斋的三种署名对四十六帧作品成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却迄无结论。
不过,虽然逐帧的顺序尚不得而知,但有个大排序是没问题的:后世通过对版画主版的研究,发现有两类构成,前三十六幅画是蓝色印刷,而后十幅则是普通的墨刷。据此,美术史家认为,北斋最初的创作计划,就是三十六帧,全蓝刷(彩印)。刊行后,好评如潮,拥趸无数。出版商永寿堂见状,遂趁机调整出版计划,追加十帧,如法炮制。但限于制作成本,后十帧改为墨刷,俗称“里不二”。其中,《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和《山下白雨》被看作是三役(大相扑界用语,指在土俵上角力的力士的等级,依次为大关、关肋、小结;或茶道用语,按席位主次,分别为亭主、正客、末客),庶几已成浮世绘的代名词。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在日语中,“不二”与“富士”同音,ふじ(fu ji),富士山被称为富士山之前,本名“不二山”。在日本古代文献中,富士山常被称作“不二”、“不尽”、“富慈”、“富岳”,或“芙蓉峰”。虽有别于佛经中的“不二”,但也足见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杰出的日本美术史家辻惟雄在《图说日本美术史》中评价道:“以新奇的视角将神圣的山峦与俗界凡人的生活进行对比,这项工作使北斋作为画家赢得了至高的声望。”北斋之前,在初中期浮世绘及更早的大和绘中,对神国圣景和世俗生活的描绘其实都已存在,但北斋把二者加以融合,且以独特的视角和画技赋予画面以某种张力,化神圣的“高大上”为可触摸、可亲近的日常,而江户庶民凡俗的日常风景,从驿站宿场的茶屋,到夏夜乘凉的花火,从农人耕作、渔人出海,到职人奉公、武士出征,则被审美化。一边是壮美瑰丽的大自然,一边是寻常巷陌的小市民,在北斋别具匠心的构图中,纵令你在某种叙事张力中品味着人生无常的况味,却绝无半点突兀感、违和感。
在北斋之前,除了水墨外,虽然已有了基于赤、青、黄三原色的表现,但正是从《富岳三十六景》开始,北斋大胆使用舶来颜料——普鲁士蓝,这是划时代性的尝试。普鲁士蓝是德国人的发明,最初输入日本是文化四年(1810),北斋虽不是普鲁士蓝的首倡者,却是批量使用并量产画作的第一人。当然,普鲁士蓝一直都不便宜,待主系列三十六帧作品完工之后,追加的十帧“里不二”画作,出于成本考量,便只能用墨来刷边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