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辕门斩子》:氍毹经典,戏理溯源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京剧《辕门斩子》:氍毹经典,戏理溯源
●李世嘉
《辕门斩子》一剧源自《杨家将》说传第三十五回“杨宗保巧遇穆桂英”,由早年戏曲艺人改编搬至戏曲舞台演出。讲述杨六郎败阵于穆桂英,愤恨而归,恼怒其子杨宗保穆柯寨临阵招亲,欲将其斩首。孟良、焦赞、佘太君、八贤王讲情无果,最终穆桂英闯帐进献降龙木,并应允亲自攻破天门阵,方才救得杨宗保。
该剧为老生行当唱功为主的代表作品,且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均有所展现,是戏曲艺术中典型的“一场干”式的折子戏。(“一场干”指全出仅一场戏,无切换场景),在京剧舞台上通常与《穆柯寨》《穆天王》连演。
《辕门斩子》最初为梆子戏剧目,后由谭鑫培先生搬演至京剧舞台,追溯其相关记载,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清宫升平署戏画中就有《辕门斩子》的图画记载。该剧影响广泛,为众多流派名家所传唱,如早年老生名伶刘鸿升以“三斩一探”为其代表作,前四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亦善演“三斩一碰”。这其中《辕门斩子》便是“三斩”之一(“三斩”其二为《斩黄袍》《斩马谡》,“一探”为《四郎探母》,“一碰”为《碰碑》)。在民国时期传世的戏报中,各大名角贴演《斩子》一戏数不胜数:1925年2月23日,前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下海组班开演于北京开明剧院,首场演出贴演《法场换子》,第二日演出便贴演《辕门斩子》;1931年5月17日,马连良的扶风社于北京的吉祥戏园演出全本《辕门斩子》,前面是何雅秋的《穆柯寨》、王幼卿的《穆天王》。各大京剧名伶的争相排演,从中看出这出戏深受观众喜爱。
当今,无论是京剧还是梆子剧种,剧中杨六郎的形象大都为头戴中纱,面上黑三髯,身穿白蟒、玉带,足蹬老生厚底。而该剧早年在梆子戏中,又有“三换衣”之称,即杨六郎见娘、见王和见穆桂英穿三套不同的服装。因时代较为久远,且当时艺人对于人物妆扮并无确切标准,故“三换衣”版本较为多样,笔者根据考证认为较为合理的是:杨六郎见娘之时,正处军营整顿军马,时刻准备带兵出征,故戴帅盔、扎白硬靠,褶白蟒。这种妆扮既符合杨六郎三军主帅欲挂帅出征的人物身份及处境。同时,以元帅身份面对母亲,给予佘太君军令大于家法的压迫感,使其求情不得。而见八贤王时,杨六郎则脱去蟒靠换为绿蟒,这与其作为皇家郡马,要顾及君臣相见的礼仪有关。见穆桂英时,其身穿官衣,又有以官见民之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