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晚清至民国曾被视为淫戏,严令禁演(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那么,花鼓戏为何会被视为淫戏呢?这就要从花鼓戏的起源说起。花鼓戏源出于民歌,在清代初期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地花鼓,然后受当地湘剧、祁剧等大剧种的影响,演变成了多声腔、多角色、有说有唱、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由于花鼓戏起源于田间地头,难免掺杂俚语淫词,且剧目大多以男女相悦的风流事件为题材,自然与中国传统礼教格格不入。如流传极广的传统花鼓戏《烧火》,内容竟是公公与媳妇打情骂俏,唱词十分香艳肉麻。
此外,与其它剧种比较,花鼓戏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不太注重故事情节,而是追求喜剧效果,靠制造喜乐气氛取胜。所以,花鼓戏的语言、音乐、动作都力求机智有趣,生动活泼。这种自由奔放的表演特点,也让礼教卫道士们难以接受。如花鼓戏《梁祝》,就比其它剧种的《梁祝》更为大胆露骨。剧中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宿一幕,两人四腿交叉,身子紧贴,台词诙谐。

湖南花鼓戏:晚清至民国曾被视为淫戏,严令禁演


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
花鼓戏的另类与出格,令礼教卫道士十分憎恨。为抹黑花鼓戏,有卫道士甚至编造出了“花鼓淫戏演十出,十个寡妇九改节”的谣言,称某乡因演出了几天的花鼓戏,两个月内相继有14名寡妇改嫁,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卫道士把寡妇改嫁当作失节,但文明人都认为寡妇改嫁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如果花鼓戏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倒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不过,无论卫道士如何污蔑,无论官府如何查禁,民间演出花鼓戏仍屡禁不止。如《醴陵县志》中记载:“采茶一名花鼓,政府以其导淫,悬为历禁,然农村往往于新春偷演,禁不能绝。”意思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官府鞭长莫及,人们依然偷演花鼓戏。由于偷演花鼓戏的舞台十分简陋,花鼓戏班也因此被人们戏称为“草台班子”。
为了求得生存空间,花鼓戏艺人也兼唱地方大戏剧目,作为掩护。如长沙花鼓戏班同演湘剧,邵阳花鼓戏班同演祁剧,常德花鼓戏班同演汉剧。每遇官吏前来查禁,就立即改唱大戏(大戏属正统戏,一般不禁)。等官吏走了,又唱花鼓戏。更有趣的是,在湖南浏阳与江西万载交界处,有个叫铁树关的地方,人们曾在山上搭建了一座两面戏台,红色的一面朝湖南这边,黑色的一面朝江西那边。演出花鼓戏时,湖南地方当局来禁戏,就在黑的一面演出。江西地方当局来查禁,就在红的一面演出。这样一来,还真避免了不少麻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