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大运河的隋炀帝杨广政绩与灭国原因(1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征调河北诸郡男女一百余万人,开挖“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接卫河(上源出山西省,流经河南省北部及山东省、河北省,漳河、淇河等属其支流)至涿郡(治蓟县,北京市西南),全长二千余里。
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二游江都。到江都后,欲巡幸会嵇(今浙江绍兴),便征调大量民工在长江以南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越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可通行龙舟。至此,工程异常浩大、复杂的大运河全线告竣。
大业七年(611年)二月,隋炀帝乘坐龙舟,率文武百官,还有两岸御道步行的候选人等共数千人,由江都出发,沿大运河邗沟、通济渠北行,渡黄河,进入永济渠,一路浩浩荡荡,夏四月,到达涿郡。
开挖大运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千百万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民夫死于挖河工地,劳动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正值盛暑,天气酷热,隋炀帝令民众沿堤裁植柳树,江都郡丞王世充又献上五百名吴越女子,充作“殿脚女”,挽纤拉船。船至宁陵、睢阳一带,河淤水小,龙舟搁浅,隋炀帝下令查问当年挖河民工姓名,捕得五万余人,尽数活埋,更将开河总监工麻叔谋腰斩。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代诗人李敬芳《汴河直进船》诗云:
汴河通准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可以看出,唐时,人们已对隋唐大运河的作用和贡献做出了比较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到了北宋,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依然是南北交通运输的主要干线。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既利于灌溉两岸的农田,又是商业贸易的通道,对带动运河沿岸洛阳、涿郡、余杭、江都等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繁荣,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各界人士的交往,加强南北文化的联系和发展,对国家的统一,同样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唯一的交汇点,大运河是联通陆上丝绸之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纽带。上述这一切,为隋唐洛阳城、北宋洛阳城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或中心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双申遗纪实》一书中,有段“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现抄录如下:“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白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