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大运河的隋炀帝杨广政绩与灭国原因(1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天下大乱之时,杨广却离开中原,来到扬州。劝谏的大臣说:“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所有。”
杨广不听。他曾说过,我性不喜人谏,谁要是上谏言,我决不让他活在地平面上。能力强大的人,往往刚愎自用。杨广不能幸免,这导致了他失去最终翻盘的机会,也给后来的魏征不断劝谏李世民一个最好的理由。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世的最后一年。据说他有时会摸着自己的头,照镜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随驾南下的十多万侍卫骁果将士,大多是关中人,“见帝无西意,谋欲叛归”。最终举火起事,内外呼应,攻入宫中。
面对叛军历数十大罪状,杨广不得不说:“我实负百姓!”他不希望受锋刃之辱,解下白绫,被缢杀而死。弑杀者,正是当年帮他谋取帝位的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
得到杨广的死讯后,他那已经起兵称帝的表兄弟李渊“哭之恸”,说:“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然而,仅仅四年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渊坐稳了江山,将杨广改葬于江都雷塘,并把他的谥号从“明帝”改成了“炀帝”。
唐朝诗人罗隐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一个死后落寞的亡国之君,从此定格为历史的反面典型,成为后代臣子调教君王的教案。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荒淫故事,但很少人知道,他虽然不是一代明君,至少不是庸君,更不是昏君。
还有,杨广的诗写的就很好,一生有40首传世。比如《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短短20个字,读完,却有一种孤寂、悠远的意境。千万点的寒鸦飞起落下,孤单的村庄被流水环绕。斜阳欲落时,暮霭渐渐逼近,望之令人黯然销魂。诗写南方孤村晚景,诗名为《野望》,即诗人在诗外眺望之作。
此诗如画,首先映现的是“寒鸦”,再是“流水”、“孤村”,然后“斜阳”,形成了一个平远、萧疏、清冷、黯淡的境界。
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一望黯消魂”一下点醒,一种寥落、孤寂的感觉袭来,黯然销魂。
这首诗意境浑成,语言又很自然、圆熟,得到后世许多人的称赞。
作为一个文学家,杨广受到许多人称颂。
史书载,他少好学,喜欢诗文,写得一手好诗。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
明代文学家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