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已建成225处生态保育小区(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在减少人为干预方面,园林部门会采取哪些措施?
冯达:2022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定了《自然带营造和管理技术指南(试行)》,自然带的体现形式就包括保育小区。参照《指南》,对已构建完成的生态保育小区,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促进小区的自然演替和更新,小区才能有望成为动物“天堂”。在生态保育小区的边缘,可以通过栽种特定植物的方式,实现相对的生物隔离,减少人类进入生态保育小区,使其形成相对的“闭环”。生态保育小区内,原则上只要不爆发病虫灾害就不打药,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理,树木不修剪,树洞不填补,萌发的小树苗要保留,由其自然更新,树木倒掉也可以不清理,因为枯死的树木也能为动物提供生境。
内存
北京市野生动物种类增至608种
2023年4月15日,北京市第41个“爱鸟周”启动仪式在房山区十渡镇举行,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野生动物种类已增加至608种,北京市鸟类种类比十年前多了近百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相较于2021年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新版《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中收录的野生动物种类由596种增加至608种,其中鸟类达到了515种。新增加的12种全部为鸟类,包括灰冠鹟莺、紫背椋鸟、黑胸鸫等,这些鸟类由野生动物爱好者在野外观测时发现,经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鉴定后确认为北京新记录物种。
结合爱鸟周宣传活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发布了《北京观鸟地图(2023)》,推出了北海公园、翠湖湿地公园、房山十渡、延庆野鸭湖等45处鸟类资源丰富的观鸟点,为观鸟和拍鸟爱好者提供指引。
近年来,北京持续开展系列生态系统修复,不断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大尺度生态板块,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让北京平原地区的大片森林汇成林海,联通碎片化的“生态孤岛”,打通野生动物迁移通道。特别是2018年启动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提出要重塑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注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通过配植食源植物、蜜源植物,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经过持续恢复与建设,北京湿地面积已达6.21万公顷,为北京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建成,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以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示范库为主体,各类公园、绿地、林地、湿地等栖息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文并摄/ 崔毅飞)
(北京青年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