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卫京师三大古桥都有哪些?北京沙河历史故事由此揭开(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2014年4月,北京市文委与昌平区文化委共同启动巩华城大修项目,目前已经开始对四个城门进行修缮。据了解,巩华城“修旧如旧”,未来将是沙河新城和昌平科技商务区的核心景观。
朝宗桥 张荑摄
朝宗桥保持原貌
明朝为谒陵和北巡之需,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先后拆掉南北沙河上的木桥,改建为石桥。北石桥曰“朝宗”,南石桥曰“安济”,两桥堪称姐妹桥。朝宗桥位于沙河镇北端,横跨北沙河,也称为沙河北桥,是明朝帝后、大臣谒陵北巡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往塞北交通的重要桥梁。朝宗桥原为京昌公路北沙河路段的通行桥梁,现为G6京藏高速路西侧进京方向北沙河上辅桥。
朝宗桥在沙河村的西北,东临巩华城展思门。朝宗桥为七孔石桥,桥面东西两侧装有石栏望柱各53根,柱髙1.6米,每边宽0.38米,望柱间加石栏板,桥栏两端石上雕饰云头,所用石料均为花岗岩。为减缓洪峰和冰块对桥墩的冲击,将桥的上游河道修成“C”形弯道。桥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朝宗”一词,始见于《诗经》“沔彼流水,归宗于海”。沔是指今日汉水,这里把沔水比作诸侯,大海喻为天子,沔水流入大海就寓意诸侯朝见天子。
明《隆庆昌平州志》载:“朝宗桥在州治南二十四里沙河店北一里许,乃东西两山口河水历三十余里会流于此方折而东故名。”明朝为谒陵的需要,曾在此修建过秋架春拆的临时性木桥,在明正统年间拨专款建石拱桥。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安济、朝宗,二桥皆正统十二年(1447)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寿建。”即南北沙河上营建石桥二座,安济桥和朝宗桥相距5里,一南一北,与巩华城成鼎足之势。
朝宗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桥下的北沙河发源于北京昌平关沟山上,沙河的下游是温榆河,温榆河流入海河进入渤海。温榆河的水源甚多,主要出自西山和北山诸泉,传说古人称之为“百泉水”。根据诸泉之水的来源,分别汇成温榆河上流三大支派,即:源出西山诸泉之水有二,一支正源径流为北沙河,又称双塔河;一支位于北沙河南面,即南沙河;另外一支源出北山诸泉之水,为东沙河。早年每逢暴雨季节,洪水经常泛滥,辽金时期沙河上的木桥经不起洪水的冲击,常被冲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