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一个有文化的“段子手”(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不久,三家著名期刊同时给余华发来约稿函。
收到信的那一刻,他平生第一次体验到成名的狂喜。
他冲到父亲跟前,兴奋地说:“你儿子出名了!”
那年8月,他被调入文化馆,圆了人生第一个梦。

余华,一个有文化的“段子手”


国民级作家
1987年1月,余华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小说里,18岁的“我”独自出门远行。
一路上,经历了各种事情。
一开始,“我”用一支烟换了免费搭车的机会,汽车抛锚后,有人抢走车上的苹果,“我”上前阻拦却被打伤。
最后,司机拿着“我”的行李远去,只留下伤痕累累的“我”……
这趟青春之旅,开端美好,结局悲凉,带年轻人看清了现实世界的残酷。
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
王蒙认为,该小说写出了“青年人走向生活的单纯、困惑、挫折、尴尬和随遇而安”。
评论家李陀认为,该小说证明余华“已经走到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列了”。
在豆瓣,许多读者都给它打出了高分。
不久,余华又在《收获》杂志发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从此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1987年2月,余华被邀请,远赴北京,参加鲁迅文学院讲习班。
次年9月,他进入创作研究生班学习,与莫言成为同窗好友。
这期间,他接触到马尔克斯、威廉·福克纳、胡安·鲁尔福等作家的小说,深受启发。
进入九十年代后,余华的创作生涯迎来井喷期。
1991年,他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 。
一年后,出版长篇小说《活着》 。
《活着》的创作灵感,源于19世纪的美国民歌《老黑奴》。

余华,一个有文化的“段子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