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赵洪璋|人民缅怀他,他是真正的人民科学家!(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赵洪璋老师不仅是小麦育种课题组领头人,作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他把这种团队精神也带到了整个教研室。遗传育种教研室承担着农学、植保、园艺、农化等专业的“遗传学”“作物育种学”和“生物统计学”三门课程教学工作。当时,这三门课程西农都有教学名师,深受同学的喜爱和赞誉,在国内也负盛名,其原因,除了老师个人努力外,还有一个就是发挥教研室集体力量,培养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当时教研室经常是夜夜灯火辉煌,大家都在自觉学习、备课,特别是教研室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讨论、听课、学术报告等活动,研究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交流教学经验。
在育种教学上,赵洪璋老师重点选择自花授粉作物(小麦、大豆),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常异交作物(棉花)和无性繁殖作物(甘薯)作为作物典型代表研究其教学科研问题,全组教师进行讨论,不仅能以老带新,使老教师不断总结提高,更使年轻教师获益匪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赵洪璋老师不仅要求大家系统听李正德老师的“遗传学”讲课,介绍李老师的教学经验,还总结了一套以广泛深入的学科知识理论为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会年轻教师如何写好教案,认真备课;讲课时,如何抓住重点、难点,注意讲课时的声调、语速,停顿、反复等细节;在板书方面主题、重点、图画等如何布局;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如何根据学生表情提问、解释和讨论等方法技术。在赵洪璋老师的主导下,一批年轻教师外出进修提高。早期留苏的有宋玉墀、耿志训、朱庆麟等,改革开放后最早送出留美学习访问的就有我、张海峰等四五个人。此外,遗传育种组还承担了国内有关院校进修的义务,进修教师学成后,都感到收获很大。在研究生培养上,赵洪璋老师非常重视理论知识基础学习,专门请了全国知名的院士、教授给研究生讲课,经常组织各种学术讨论活动,在交流总结中学习和提高。
同时重视从育种实践中提出重大问题、难题和有创见性的课题作为研究内容,强调研究生要系统参加育种实践,培养亲自动手能力。
在科研方面,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到处盛行寻找小麦雄性不育系,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问题,但赵洪璋老师并不盲从,先派年轻教师到全国各地调查、收集资料后提出,我们也要认真研究小麦的杂种优势问题、研究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问题,研究田间制种技术,研究杂种小麦能否推广种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开始了我校杂交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