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埃里克·侯麦的风花雪月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法国的侯麦导演十年前就去世了,但他的影响力持续存在,而且他所影响和塑造的电影脉络十分清晰。按说他是一个冷门导演,他的电影表达过于内敛了,基本都是着力刻画人的内心世界。电影的戏剧性在于人物的动作性、行动性,侯麦电影人物的行动性是十分微弱的,就像评论家所说的,他的电影是“思考的而非行动的”。那么着力于幽微表达的电影,一般看惯商业电影的人很难有耐心去完全领会,但喜欢的人却会十分痴迷于侯麦的电影艺术。
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放映了侯麦的6部影片,很多电影发烧友为之欢呼。最近管虎的电影《八佰》上映,很多观众说,这才是真正的电影!我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他们指的是视觉效果突出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真电影”。若如此,侯麦电影简直是太不电影了。其叙事主要依赖于人物的对话和台词,很多侯麦影片如果去除了画面,以广播剧的形式出现,估计也一样能够被受众所理解。如果侯麦的影片在小屏幕上观看已经足够,在大银幕上看侯麦,究竟有什么值得欢呼的呢?
这其实在讨论一个特别本体性的问题,就是关于侯麦电影的“电影性”问题。侯麦的电影当然也是电影,它是有其独特的电影性的。当电影从无声变成有声之后,电影的定义就被修改了。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综合促进的艺术,话语在其中也发挥巨大作用,虽然过度依赖于台词的电影,看上去会让画面的力量显得消极,但画面的作用仍然没有被消解。这一点要讨论起来,的确要浪费太多笔墨,而且相关方面的思辨,历史上已经完成了,在此按下不表。我想说的是,由于这次北影节重新放映侯麦的电影,要求笔者为侯麦电影做映前的导赏部分,所以连续重看了四五部侯麦的影片,包括《夏天的故事》《绿光》《克莱尔的膝盖》等等。这次重看,让我获得了非常多的新体会。
我们该如何言简意赅地介绍侯麦?如何理解侯麦的意义?侯麦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当中比较另类的一位。从年龄上来说,他是法国新浪潮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导演——出生于1920年,比戈达尔大10岁,比特吕弗大12岁,比瓦尔达大8岁。我们知道瓦尔达被称为法国新浪潮的老祖母,侯麦比瓦尔达年长这么多,却没有获得如此殊荣,原因何在呢?
公认的情感大师
侯麦的电影风格和表达倾向,也和这些人很不一样,他对于新浪潮的精神理解也与其他人不尽相同。他虽然跟很多新浪潮导演一样,做过影评人,是影评人转行做导演成功的典范,但他的人生阅历与其他人也差别很大。在做电影之前,他是一个教文学的老师,而且还写小说,是一位作家。他后来的电影几乎都是先完成小说,再将小说拍成电影,所以从这里看,他的电影是作家电影,也是作者电影,作者性非常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