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埃里克·侯麦的风花雪月(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他的作者性体现在哪里呢?其实侯麦以前的作品我都看过,他和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其他导演的作品特别不一样的是,其作品的情节我往往记不住,每次重看的时候,就会慢慢想起来这电影我以前看过。我觉得发生这个现象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所设计的故事情节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茶杯里的风波,相比于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所热衷于讨论和呈现的各种大问题,侯麦的视角过于微观,描写的波澜过于内在化,而且也未免过于风花雪月了。
事实上,他的创作也和他创作电影的那个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社会气氛非常不吻合。我们知道1960年代法国有五月风暴,但是侯麦的作品似乎没有呈现那样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几乎全部是知识分子、中产阶级谈恋爱,如上所言,他的电影在戏剧行动性上看起来都很微弱,而且特别依靠台词、话语来推动叙事。所以有人说他的电影的特点是话痨。
所谓话痨,其实是指一种没有意义的絮叨。但是今天重看侯麦的电影,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他的话语里面,还是体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那些话语不是无关紧要的,它们仍然在观照人生幸福和精神困境的问题,观照孤独的问题,人和人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
侯麦是公认的情感大师,因为他心细如发,对于人物的行为动机了如指掌,对于人类感情的了解细致入微。他的电影很少呼天抢地、割腕自杀这样的爱情故事,而是探索在自由选择下人物的一些细腻的情感波动、人心的左右漂移。他洞察男女交往中的秘密,爱情的秘密,但侯麦似乎并不悲观。我认为他是非常积极地去探索这一切,可以感受到他一边在观察,一边在享受,而且时常对于男性角色进行调侃。尤其是当影片中的男性在几个女性间周旋,最后却被所有人拒绝的时候,观众就会感到很滑稽,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来,这种微笑中有调侃也有同情。《夏天的故事》(1996)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侯麦特别擅长描写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中的错位,比如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绿光》,它呈现一个失落的女子在巴黎和郊区游荡,和外部世界无法达成和解与一致的状态。别人都在假期当中处于愉悦的心态中,欣赏美景并和人聚会,而她在一切地方都不能安心享受,身边的美景也被她走马灯似的错过。这种状态的呈现是很微妙的,当然也依赖于导演的电影控制力。侯麦对于一个人在聚会时孤独和无法融入的心境,往往能够有很好的把握,观众看了后往往能够感同身受。
虽然美国的影评家认为,侯麦是无性的情色主义专家,沉溺在庸俗的布尔乔亚的语言学中,侯麦的美学是中产阶级的美学。但是侯麦本人不为所动。他认为电影并非幻象的艺术,而且认为自己的作品是自由的,仍然遵循了新浪潮的精神。但是,什么是新浪潮的精神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