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行星盘诞生记:是她孕育了行星,可她又从哪里来?(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人们针对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其它学说,如潮汐说、捕获说等等,力求解决前述的缺陷,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此同时,物理学的发展以及观测的进展(譬如热力学的发展、对恒星组成和结构的理解、地球年龄的估计、陨石成分和同位素分析等)也使任何学说都需要接受更多的检验。
这些学说尽管多以失败告终,但百家争鸣的开放性讨论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特别是新证据的涌现和天体物理各领域的理论发展也让一切变得即扑朔迷离却又精彩不断。同时,这些争论也使星云假说的合理性重新受到重视[3]。
02 当代的“星云假说”
暂且抛开角动量及星云如何形成的问题,星云假说需要解决的另一道难关是在“太阳星云”中如何形成行星。沿袭前苏联科学家及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施密特(Otto Schmidt)在上世纪40年代关于太阳系行星形成的假说(尽管最终结果否定了该假说),前苏联科学家萨夫罗诺夫(Viktor Safronov,图3)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一系列工作勾勒出了太阳星云中尘埃如何通过碰撞从小长大,进一步通过引力不稳定性形成星子,以及星子如何进一步通过碰撞生长成为行星的过程。

原行星盘诞生记:是她孕育了行星,可她又从哪里来?


图3. 苏联天文学家萨夫罗诺夫(Viktor Sergeevich Safronov 1917-1999),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萨夫罗诺夫将这些结果整理到了《原行星云的演化和地球与行星的形成》一书中,于1969年出版了俄文版。该书在1972年被翻译成英文后获得了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仅在70年代就获得上百次非苏联学者的正面引用(在那个年代十分可观)。特别是他关于星子生长到行星的计算随后被美国科学家韦瑟里尔(George Wetherill)通过计算机模拟得以推广和发展。由此开始,这些工作成为了研究行星形成理论的基本框架[3]。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