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石刻:大运河边的千年神兽传奇(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文献和古代图像资料中描绘的麒麟,是一种身体为黄色、麋身牛尾、马足圆蹄的“四不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麟,麒麟,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
而南朝陵墓石刻中麒麟却大异其趣:它们成对出现,体型高大,口张齿露,身饰双翼,长须垂胸,四肢前后交错,头顶独角或双角,足趾呈利爪状,兽身纹饰华丽,雄壮秀美,造型夸张适度,生动富有灵性。
专家告诉记者,仔细辨别的话可以发现,丹阳的南朝麒麟可分为两种风格。萧齐帝陵的麒麟采用S型构图,细颈收腹,胸部和臀部饱满,整体上窈窕俊秀,矫健灵动,洋溢着蓬勃的动感。兽身的装饰则崇尚华丽,长尾垂地,足下还攫有一只小兽,以示勇猛。有学者认为这是当时“秀骨清像”绘画理论在雕塑艺术上的投射。这类麒麟,以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为代表。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等来自萧梁的石兽,却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它们的造型肥硕丰满,稳重敦实,凶悍威猛,并不强调灵动,重点突出石兽的力量感,营造威严肃穆的气氛。在装饰上也同样绚丽华美,繁复多姿。
纵观丹阳、南京两地六朝帝陵麒麟,一条上承汉朝、下启隋唐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脉络清晰呈现:南朝帝陵麒麟,虽然继承了很多汉代的因素,但到了六朝后,雕刻艺术更为丰富,终有自己的风格。正如学者曹者祉所言:六朝石兽的造型,由朴实凝重向窈窕灵动演变;装饰纹样由简练朴素向繁富华丽过渡;艺术风格由平实浑厚向夸张豪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雕琢技术也日趋完美达到成熟精湛的境地。
 南京辟邪:是猛兽,也是“萌兽”
“每次来南京和离开南京,都会看到一只萌萌的神兽”,一位外地朋友曾这样对记者说。的确如此,从沪宁线开车来南京,接近中山门,你远远就能看到一只巨大无比的青铜神兽雕塑。同样的神兽,在南京火车站、南京南站的站台广场上,也同样傲然伫立。它形如狮子,头上无角,舌头吐出,体态高大肥硕,气度恢宏雄俊。
在南京人的生活中,这个神兽也频频出现。白马公园、红山动物园等地都有它的雕塑。南京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的市旗市徽、南京大学校徽,南京牌香烟的烟标,同样也有它的身影。
南京人对这神兽并不陌生,却不一定能正确说出它的名字,不少人将它误称为“貔貅”。“这个神兽的正确名字是‘辟邪’,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一张城市名片。”邵世海说。
和麒麟一样,辟邪也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动物,但却有着狮、虎、鹿等真实存在动物的影子。专家介绍,辟邪的原意是“偏邪不正”,后又引申出“避除邪祟”的含义,即驱走邪秽,去除不祥。辟邪成为传说中神兽的名称,并担负陵墓石兽的职责,始于汉代。最初的东汉辟邪,如宗资墓辟邪、四川芦山樊敏墓辟邪、杨君墓辟邪等,形象各不相同,多数头上无角,肩上有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