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演吴琦:《天时·戊戌志》浮华世界外的“边城”(7)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我就跟团队说:“我们拍纪录片的人,工作方式跟农民是一模一样的,就是靠天吃饭。下雨就拍雨天,不能让雨停下来。然后也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农民能够让他的庄稼收成好,他一定要有大量田间地头的工作,这个庄稼才能种好。我们拍片子其实一模一样的。”而且那个过程感也是一样的,我们享受拍每一个镜头,并不是为了只有收获的那一个瞬间。就像农人,他在捉虫子、除草、耕地、插秧,各个环节里都是有感受的。
“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样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样。”这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的一段话。我们为什么没有去拍大都市,而选择拍了这样六个点?是因为我特别相信费孝通这句话,它实际上在说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像活在泥土里那种真切的生活质感,才更真一点。
欢迎大家到边城来玩
北青报:这一听上去调研功夫就不小。具体是怎么找的?
吴琦: 开车、租车、坐高铁,我们全国跑了30多个地方。我和制片人廖茗,90后小伙伴。我们差20年,他叫我老吴,我叫他老廖。
全国都跑,也有人推荐,去了好多地方。根据我们的理念去找这些点,包括当年温铁军搞三农问题在河北定县的试点我也去了。去过终南山,也去了林耀华当年写《金翼》那个村子。最后反而我们选了那些更自然的生存状态。
北青报:举个例子,比如天台山那两家人是怎么找到的?
吴琦:我们就想,既然我们在讲人顺应天时这件事,一定要找一个真的特别自然的区域。它又在,又能亲自去拍,我们就选择了浙江天台山。我们也是认识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作家,我们其实拍的是他的外甥家。片子里那个老爷子多棒啊,老爷子说:“我们从前搬到这儿来,就像现在的人要跑到外面去一样的。”那段祖孙对话,特别动人。
天台山确实好,我们去到那儿天天听那个竹林的声音,特别治愈。为什么又选了山下那家?就是我们开始调研以后觉得,这家人它跟四时的变化关联还是弱了点,因为他就是跟竹林相关,挖笋。就又找了山下那家。原来那个片子叫《山上山下》,就讲天台山里的人和山下的人。山下张家大哥那家人,种菜去城里卖,它不是理念先行的生态农业,它被逼无奈的生态农业。他只能靠山吃山。
北青报:而且那种冬天围着一个火塘,以前都以为是川西或者藏区的生活方式,在他们那儿也看到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