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711年的那场惊天大骗局,到底发生了什么?(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衣服、马车和其他家用设备上全都贴着“南海”二字,以彰显股票持有者紧跟最新投资潮流。亮晶晶的泡沫还催生了一些前景堪忧的小型投资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购买者支付两个几尼就能得到一张100几尼的凭据,而当天晚上,项目的兜售者就带着2000尼的非法所得逃之夭天了。还有一个项目宣称可以让投资者从墨西哥进口驴子。
南海公司为了圈钱,编造虚假信息,给投资者们描绘了一幅金灿灿的致富之图。然而,随着公司经营的真相的揭穿,泡沫很快就破灭了,1720年6月,为了应对各类股份公司的大泡沫和各路卖方搞出来的小泡沫,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
事实上,提出《泡沫法案》的正是南海公司,其目的是遏制市场竞争,因为当时各类联合股份公司推出的投资计划层出不穷。依照该法案,所有的联合股份公司在交易前都必须获得皇家特许权。这无疑是英国历史上首部金融监管法。
不少公司被迫解散,公众终于清醒过来。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一些公司的不信任逐渐扩展到了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起,外国投资者首先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也纷纷跟进,南海股价一落千丈,其跌落速度可与上涨速度相媲美,众多投资者慌了手脚。据一家英国报纸报道:“据说,一位萨福克的骑士得知股票跌到800,立刻自缢身亡了,因为他掏了1万1千英镑给南海公司,他怕自己饿死街头。”
那位萨福克骑士自杀一个月后,即1720年9月,南海公司的股价跌至每股175英镑,从贵族到普通商人,社会各阶层无不受其影响。然而受创最重的还是南海公司自身,程度略轻一些的是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并未直接被南海公司拖下水,不过也的确遭遇了存款流失的困境。泡沫烟雾散开后,南海公司还有些盈利,不过国会可没有轻饶南海公司的董事会和财政大臣。财政大臣被关进了伦敦塔,公司部分董事的财产被没收。不少评论员和批评者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几近癫狂的投机,这和法国把责任推给约翰·罗如出一辙-他提出的地产银行计划引发了密西西比泡沫。《泡沫法案》也希望能保护公民不被假冒的年金计划蒙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