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成都等不同城市的茶馆因城市文化的映射而呈现出鲜明个性(2)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曾经因为学者王笛在成都茶馆研究上的皇皇巨著而想过另换选题,在经过缜密思考后决定继续探讨。感谢她的坚持,因为不同城市孕育的茶馆及其空间有着不同的韵味,因为微观史研究需要地域比较研究后才能上升到整体的境界。本书是迄今为止对近代上海茶馆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研究,相信读者能由此感受到近代上海茶馆丰富而独特的面貌,从而加深对近代茶馆的深入认知。
第二,本书资料丰富、多元,既增添了研究的可信度又增加了著作的可读性。本书运用了档案、方志、报刊、笔记、日记、指南书、竹枝词、图像、小说等各类资料,体现了作者搜集资料的功力。报刊中,除了广为人知的《申报》《民国日报》,还有其他重要报纸,如《上海新报》,尤其是众多小报和期刊,如《社会日报》《现世报》《电声》《上海生活》《上海常识》《玲珑》等。晚清民国文人的日记、笔记,如《墨余录》《明斋小识》《瀛壖杂志》《退醒庐笔记》《王韬日记》《沪游杂记》等;近代历年指南书、时人回忆录、官方档案、文件、文史资料等,都进入作者的搜集范围。作者还广泛搜集《点石斋画报》《图画日报》等画报上的相关史料和图片,以及《申报》等报刊上的广告,尝试以图证史;反映洋场生活的竹枝词也多被作者使用。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翻阅了大量清末小说,如《十尾龟》《歇浦潮》《海上繁华梦》《文明小史》《新上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在小说中搜寻有关上海茶馆的背景资料。
茶馆的相关资料极为分散,在十几年前查阅资料不似现在可以网上搜索,当时都需翻阅纸质版,还有一些缩微胶卷。作者广泛搜集,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丰富多元的资料,在经过作者整理、辨析后,相互印证和补充,增强了研究的可信度。同时,这些极具生活气息的资料,作者运用自如,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比如,第二章第二节运用清人笔记、日记讲述早期茶馆,运用指南书分析晚清民国著名茶馆的时空分布,第三节中运用《点石斋画报》《图画日报》直观呈现晚清上海茶馆风貌,并运用竹枝词突出晚清上海茶馆的娱乐休闲性。类似的地方很多,既有翔实的考证,讲述又很有趣。在娓娓道来中,历史现场感扑面而来,读者似乎进入到近代上海茶馆的三维空间,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第三,本书结构简洁、条理清晰。作者没有按照时间脉络设立各章,而是打破常规方式,运用专题式的结构。本书正文共四章,第一章梳理了近代上海茶馆的嬗变,第二章聚焦茶馆店主的经营管理,第三章着眼于当时的政府对茶馆的管理和控制,第四章探讨了茶客在茶馆的空间消费,各章主题鲜明,主线突出,同时又暗含时间脉络顺序。在各章中,各小节的设置也十分到位,显得条理清晰。大量分散而无序的资料,在框架的合理设置下,“摆放”得井井有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