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唐人街,难拾昔日之风采(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正宗唐人街是大多数纽约本地人心目中,品尝纽约最好广式点心、烧鸡烧鸭和老火靓汤的地方,百老汇大道以东,坚尼路以南,这里生活着操着广东话、使用繁体字的粤、港、台、南洋早期移民。作为纽约城里的“城中之国”,这里45条街道涵盖了从生到死的所有行业。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唐人街都提供至少135种不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供人选择。这里没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
命中注定的衰落
唐人街的衰落,在于格局。纽约曾是一个工业主导的城市,在上世纪50年代,提供了超过100万个制造业岗位。随着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到了1987年,这座城市的制造业岗位已下调至38.7万个。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产业外移让唐人街的传统制衣业走向了衰败,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影响着街区定位和人口流动。多数处在城市旧区的唐人街,那种陈旧不是重新粉刷房屋外表就可以轻易改变的。据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门的数据统计,一个住在中国城的四口之家2013年的人均收入为37362美元,大大低于纽约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85900美元)。
美国人不会住在这里,华裔富人也不会住在这里,有知识的中产更不会住在这里。在唐人街生活的人被称为“老侨”,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刚刚来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都会到这里落脚。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的工作选择都十分有限。女性通常从事制衣或洗衣业,男性则大多在餐馆或杂货店工作。他们打拼、攒钱,从厨师学徒混成餐厅老板,就为了让小孩有朝一日靠着读书走出唐人街。
唐人街华人二代,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更愿意靠知识赚钱,完成从体力劳动者到脑力劳动者的迭代。也更愿意寻找新的、连接时代脉搏跳动的地方定居,不局限在唐人街。例如: 洛杉矶的圣盖博谷、纽约的法拉盛等。华人第三、四代,有的甚至不会说中文,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生活方式、文化思想也更接近于西方人,融入进当地发社会和生活,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唐人街的人群结构就这样悄悄变化。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在唐人街出生丶长大的华侨华人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入住唐人街。他们中不乏专业人士,从事律师丶医生丶设计师等工作。华埠走向贵族化和向周边地区扩张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