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半个中国,就为了看他最后一眼”(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大量学生、青年用自己的方式为袁隆平送别。这些“90后”“0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依然被这位老人打动。
5月24日凌晨时分,一位高三学生前来献花、鞠躬。
他让大家吃饱了饭
在小学课堂上,从大人口中,在报纸、电视上,大家认识了袁隆平。问前来送别的人,对袁隆平什么印象?许多人的回答相似:他让大家吃饱了饭。
24日凌晨时分,一位女士赶来明阳山殡仪馆,准备进去为袁隆平献花。这位女士姓杨,年纪不大。“我是湖南湘潭农村的,吃过苦。”她说,白天在上班,抽不开身,很小就知道了袁隆平的故事。
生活在湖南浏阳的唐蔚奇今年91岁,和袁隆平是同龄人。得知袁隆平逝世后,爱好写诗词的他写了一首词,其中一句是“田埂道上留身影,改革途中失技人”。
“公公昨天写的,交待我一定要送到。”24日,唐蔚奇的儿媳张女士一早从湖南浏阳赶来,一到长沙就把公公写的悼词打印出来。张女士说,公公 “是普通农民,早年挨过饿,对袁隆平的感情很深”。
除了在网上下单寄鲜花,不少网友向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捐款,以表达哀思。
多位前来送别的长沙本地居民说,袁隆平在长沙工作、生活多年,大家对他的感情很深。通过报纸,通过口耳相传,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家喻户晓。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出生,家庭殷实。他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年幼的袁隆平跟随父母在武汉、赣州、重庆、南京等地生活、读书,基本上一两年就得换一个地方。1949年,因从小对田园之美、农艺之乐有浓厚兴趣,不顾父母的反对,袁隆平毅然学农,跳进了“农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