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对话《纽约客》前驻华记者欧逸文:“记者是恐惧的长效解药”(7)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还可以推荐的另外一本书是《生活在故乡的异乡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s)。这本书的作者是Arlie Hochschild,这本书提名了国家图书奖。这本书也是从那些支持特朗普的普通人出发,描绘他们真实的生活。作者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把这本书写成,书里讲述的就是人们的生活,与那些报纸头条不同。这两本书在美国备受推崇。
《乡下人之殇》与《生活在故乡的异乡人》
世界说:您曾在中东和中国驻站,如果您再次得到去国外工作的机会,您会接受吗?您接下来会想去哪个国家呢?
欧逸文:会的,也想过再回到中国。因为我和妻子在北京生活了八年,所以可能会考虑去中国的其他城市居住,以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我们都很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对中国感到亲近,因为中国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希望中国对他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有可能在未来回到中国。
世界说:那您也会一直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吗?我这么问,因为在中国,记者这个行业一直给人感觉是无法终身从事的职业。
欧逸文:是的,因为我不会做其他的工作(哈哈)。虽然这种说法很老套,但是我还是想说,如今记者这一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疏远,可能五年前还联系紧密的国家如今都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彼此隔离,在英国、美国都可以看到这一趋势。中国也正在面临相似的压力。要想扭转这一趋势,我们需要向读者展示国境以外人们的生活,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我并不想夸大事实,但如果把当今世界比作20世纪30年代二战前的世界,我觉得也不算是很离谱的比较,因为那时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
很奇异的一点是,现在,科技使我们建立了从未有关的紧密联系,但我们却彼此更加内向、疏远、只接受与自己想法相近的声音。这就是回声式效应。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我们便可以一整天只阅读那些认可自己观点的文字,只听同意自己的声音。这时候,记者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记者需要向读者展示世界其实比他们想象得要小,也不是那么充满敌意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