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为何在当年观众记忆中,留下恐怖印象?(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在元康著的《藏北烛光——藏北那曲援教纪实》(西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观众,对这类具有恐怖气质的反特电影迫不及待一观的热切心态:
——有一天晚上,大伙正在屋里聊天,外面有人招呼:“军分区演电影《原形毕露》!”大伙儿赶快穿上皮大衣就跟着跑去军分区看看这部未上映的新片。有人说:《原形毕露》是《看不见的战线》的续集。因为当时国内拍不出一部“反特”片子,朝鲜的《看不见的战线》就自然是奇货可居了。—路上,紧赶慢赶,等到了军分区进去一看演的还是《看不见的战线》,正演到一个特务浑身湿透了走进一家餐馆吃饭:“来碗热乎的!”这部片子大家看过几次了,情节也记得很熟,知道刚开演不久,回去吧,大老远来的,还不够跑路的功夫就返回去,太不合算,看一会儿吧,反正周末也没的好玩。——
这种观看的潜在动机,正与今天喜欢观看恐怖片的观众,希望在影片的压力情境中,获得一种超常的体验有着相似的原因吧。
很多观众,都对《看不见的战线》的情节线记忆深刻。在程小莹著的《与青春有关的女人》(文汇出版社,2012年版)中详细地描述了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感受:
——《看不见的战线》是长影1971年译制的,朝鲜的黑白惊险反特故事片。安全部少校马国哲与潜伏特务“老狐狸”、女特务吕春玉之间的较量,很有看头;悬念紧张,“老狐狸”到片尾才露出尾巴。1970年代,“老狐狸”成了所有特务的外号,就像“600工分”成了胖姑娘的代号一样。那时候,《看不见的战线》的特务接头暗号成为“经典”——“你手拿的什么书?”“歌曲集。”“什么歌曲?”“阿丽拉。”
特务的话语很平常,但可以从中听出许多奇妙的感受。“雨下得这么大,捎个脚。”这是我淋在雨中时,特别容易想到的一句话。“给我来碗热乎的。”那是又饿又冻时,最切盼的。“你叫裴明奎。”“老狐狸”原来是叫这个名字。“先生,你是认错人了吧?”“把枪拿出来!”“这真是天大的误会,木匠要枪做什么,枪是你们使用的家伙。”
《看不见的战线》里也有歌声。在“五一”晚会上,大嫂的女儿在台上唱歌,大嫂去看了。忽然有人高喊:“药品仓库着火啦。”马国哲调查的时候,许一把怀疑集中到了大嫂的身上,他阴阳怪气地说:“就是再喜欢自己的女儿,也不该开着电炉子去听女儿唱歌呀。”
于是,以后每当有人要唱歌的时候,我会冒出一句:“就是再喜欢自己的女儿,也不该开着电炉子去听女儿唱歌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