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与欺骗的冷知识(3)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对撒谎意图的另一种区分,是善意与恶意。前者被称为“white lies”,即第10章的主题。典型的例子,是医护人员对病人本人不治之症的隐瞒。不过,意图是隐性的、难以观察的。比如,前些年股市上出现了“恶意做空”一词。但是,如何将其与善意做空相区别呢?更值得关注的,是谎言的后果。
显然,谎言导致的后果是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是,公元五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一边反对所有的谎言,另一边又对谎言按照可原谅程度划分了八个等级(P194)。简言之,不伤害他人、或者有益于他人的谎言更可原谅。这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谎言可以是有益无害的。道德洁癖并不可取。
有益的谎言,可以分成两种。一是避免负面结果的谎言。比如“门口的凶手”(第10章)。当你让犹太人躲藏在家里,而纳粹向你询问,该不该说实话?二是促进正面结果的谎言。广为人知的安慰剂效应(把糖水谎称为良药而使病情缓解),即是一例。第8、9章谈到了大量此类事例,还涉及麻醉剂、催眠术及萨满的巫术。其底层逻辑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想象、信念和期望能够自我实现。
理论上来说,谎言有利有弊,似乎泾渭分明。但实践中,有时并没有明确界限。比如,为兜售普通商品而大打广告,甚至利用消费者的“价格幻觉”(误以为高价就肯定优质)来促销。即便该商品有用,也为人不齿。因为消费者利益受损。
书中没有细谈谎言的害处,这里略加补充。谎言增加了交易费用。无论撒谎者设局,还是受害者破局,都是利益的纯粹耗损。童叟无欺、诚信待人不但可贵而且高效,《穷查理宝典》中也谈到芒格的类似观点。两面三刀、弄虚作假不但可恨而且麻烦。
怎么办:谎言的识别与应对
面对可能的谎言,需要识别和应对。第4、5章谈的就是识别。简言之,可以从面部表情和言谈两个方面入手。其他文献中,还经常提到肢体语言。识别谎言的原理在于,在加大“认知负荷”时(比如倒叙),撒谎就更难。不过,人们倾向于高估识别谎言的能力。有时候,仅仅因为刻板印象,就自以为找出了撒谎者,正如疑人偷斧。防骗、打假并无宝典,需要经验积累和专门训练。第5章回顾了两代测谎仪的应用情况,提醒我们滥用的风险,比如虚假认罪。测谎仪有一定帮助,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该书的最后一章告诫人们,“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是针对“自欺”的应对之策。“要诚实就要对自己的确定性保持怀疑;为错觉保留必要的空间”。如果针对他人,作者虽未提及,但在前文述及谎言的功过时已经暗示,要区别对待。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依靠声誉机制来鉴别撒谎者,即“日久见人心”;需要在交友、招聘时近君子远小人,在炒股时远离那些信息披露遮遮掩掩的公司,采取规避策略;在特定情境下需要保持警惕,即预防策略;需要严于律己,而不用或少用道德标准评判他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