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通往记者的路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寻路中国》:通往记者的路


最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名叫《寻路中国》。光看书名,会造成某种误会——枯燥单调的宏大叙事,令人昏昏欲睡的干瘪文风。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本名叫做彼得 · 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中文名何伟,虽然不知道他出于什么考量起了这么个名字,但这名字和中国人起名为杰克没啥区别。如果你恰好拿着手机,在搜索栏打下“何伟”两个字的话,网页会显示全中国叫何伟的人手拉手能绕地球两圈。当然,2001年到2007年之间应该还没那么多,这本书就是在讲那个时期中国的一些故事。
从2007年到现在,又过了十五年,作为媒体工作者(至少曾经是),我和何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几乎经历了同样的事情,这令我惊讶,其程度不亚于早高峰的地铁我突然拥有了一个座位。
文/宋弹头
- 01 -
2001年夏天,何伟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里,他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和城市。他从首都汽车租了一辆切诺基吉普,车门上印着一排英文字“City Special”,当时那个年代,大家还不兴自驾游,而且按照规定,他也不能把车开出北京。不过,规定总有不被执行的时候。
行至右玉县,何伟联系了当地政府,想了解更多关于当时“世行贷款”的项目。后来,右玉县的税务主任和他取得了联系,并给他介绍当地的情况。
不管去哪里,他们都乘坐一辆大众桑塔纳轿车,每到一个地方,当地负责人都是端茶倒水加奉上数据——这对于记者来说并不陌生。我回想起从事记者的那几年,几乎有一半的工作时间也是这么度过的。
有一年去W市下面的T县出差,当地政府把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安排在县里的一家酒店,其规格和配置在一线城市也算是及格水平,酒店对面开了一家肯德基。
“这不是一个贫困县吗?”我满怀疑惑地和同事说。
我对贫困县的认知还停留在脏乱的公厕外面挂着“少生孩子多种树”标语的阶段。
“那你也不看看这是哪儿的贫困县。”
他的话提醒了我,W市以富豪多闻名,据说人人精明且吃苦耐劳,你可能没听过W市的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过大街小巷流传的一句“叉叉皮革厂倒闭了”。如果你和S市的人聊天,最好低调一点儿,这是我同事得出来的结论,一句话总结为“北京人到这儿都不好吹牛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