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红迹:100年前马克思主义名播京城(6)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来今雨轩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据点”。1920年8月16日,少年中国学会的北京会员与周恩来领导的天津觉悟社等团体,在陶然亭举行茶话会,讨论研究新思潮,商讨革命运动的方向。三天后,意犹未尽的青年们,来到来今雨轩,再次召开茶话会,李大钊提出了学会“对内对外似均有标明本会主义之必要”,即指出该学会要有一种主义作为指导。
1921年6月17日,少年中国学会十来位成员如约来到来今雨轩。此时,作为“共产党北京支部”最早成员之一的邓中夏,经过半年多的历练,已经发展成为负责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这次的会议由他主持。他力主“学会有采用一种主义的必要,而且不可不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进步思潮再次得以大力推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今雨轩与北大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马克思学说研究学会还处于秘密状态时,学会的成员们就常到来今雨轩讨论会务。由此可见,来今雨轩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成立及其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座颇受文人雅士欢迎的茶座,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碧云寺禅堂院
红迹4
碧云寺
邓中夏为一大准备材料
位于香山公园北侧的碧云寺是一座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寺内各组殿堂层层迭起,上下相差二百多米。登顶展眼远望,松柏掩映寺墙,别具一番风韵。
世人熟知碧云寺,除了其作为古建筑的本身价值外,和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灵柩曾停放在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有关。鲜为人知的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工人运动的领袖邓中夏,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刘仁静,受李大钊之托,就是于1921年6月份在碧云寺中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准备材料的。
迈进山门,沿一条槐径前行,中有“绿玉之华白石桥”一座,下临数丈深的沟壑,沟底溪流淙淙,环境优雅。弥勒殿前,石狮蹲坐于须弥座上,雕工精美,栩栩如生。穿过弥勒殿,就进入大雄宝殿院落,大殿正上方悬挂乾隆御笔所题的匾额“能仁寂照”四字。据说邓中夏为中共一大撰写材料时,就租住于左近的厢房中。可惜的是,邓中夏到底租住于哪间房屋,至今仍是难解之谜。碧云寺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民国时期寺中租住者众,各厢房住过哪些人,并未留下文字材料。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