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盘点:真实数据下的2019中国综艺节目(13)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在随后有限的进度条,嘉宾们玩了场狼人杀,纷纷自爆,都说自己是凶手,让习惯了原节目流程(相互甩锅)的老粉丝莫名其妙。而由于案发场所在邮轮上,嘉宾们失去了以往相互打闹的互动模式,搜集证据过程中单调枯燥,为了推进流程而推进,最后匆匆得出凶手论证却无精彩的推理过程。
一个推理综艺,既不推理,也不好笑,前半部分空洞拖沓,后半部分匆忙带过,把自己的剧情优势嘉宾优势丢的干干净净。而唯一可以称之为亮点的平行宇宙设定,却早已为观众在前几季所熟悉。这一期播出后,《明5》的口碑一度下降到7.9。
与许多综艺不同的是,类似《明星大侦探》这样的小剧场推理模式综艺,其剧本(故事情节)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嘉宾的自由发挥。当故事不再精彩时,嘉宾团队也受制于故事本身而难有所作为。
在国内,这种受制于剧本本身的综艺还有很多,例如《极限挑战》系列、《奔跑吧》系列,它们与《明5》 的区别仅在于嘉宾自由度高低的程度。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原有的主题新意不再,如何维持新主题的有趣成为制作团队最大的问题,不成功则是节目败落的开始。
(2)《奇葩说》——火于话题死于话题
相对于依靠着节目台本新意维持节目热度,更多的综艺则是依靠着固定的节目流程,抛出一个两个话题,让参演嘉宾同台竞技,依靠着嘉宾的发挥引起观众大规模讨论与认同。例如堪称大型洗脑现场的《奇葩说》、勾心斗角各种演员系列、音质比拼各种歌手系列。
这类综艺有着一套固定的、完整的节目流程。他们对于观众的吸引度来自于参演嘉宾、节目组制造的话题议论。但这类综艺后续也有问题,有趣的话题有限、有观众缘/实力的嘉宾有限,怎么让节目组制作的话题让观众认同呢?
我们以《奇葩说》为例,参赛选手双方进行辩论,靠着选手严谨的辩论思路,前卫独特的价值观吸引观众。在漫长的5季过去了,一个问题出现在节目组面前。老奇葩观众看腻了,那些有意思的辩论话题早已讲过,那么用什么吸引观众?
虽然《奇葩说》做出了一系列改变,老奇葩毕业,新奇葩竞争上岗。但《奇葩说》最根本在于辩论话题引起观众共鸣。由于前几季中有新意的,有挑战性的点基本都谈及了,观众的胃口被养刁,而新的议题却不能吸引观众的共鸣。
例如《奇葩说》第六季的第四期议题 《美术馆着火,救猫or救画》。一个成人的价值观固定,面对此类极容易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谁都说服不了谁,远远不及例如《伴侣有个异性 soul mate,该介意吗?》基于假设引发的发散思维更能让人有兴趣参与其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