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拍《七人乐队》最开心的是不用自己“背锅”(4)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校长》预告截图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的场景并没有那么好还原,现在我们找的外景,廉租屋剩下有限的几栋,根本还是跟1960年代的不太一样的,但是镜头只能找到有限的格局去接近那种感觉。室内的那些课堂,我们找了一个很老的学校,每一个房间都布置成1960年代,内外景分开来拍。编剧写到几场吃饭戏,那个年代的“工作餐”不是盒饭,学校有一个佣人是替老师们做饭,大家聚在一块吃饭,有好多公司也有人家去送饭,叫包饭,送到公司,大家围坐在那里夹菜,这个跟今天商业社会大家吃盒饭的感觉很不同,特别像一个家庭,这也是我的一个1960年代的记忆。
逝去的胶片,卸下重担的“锅”
杜琪峯最初找我说拍一个电影纪念菲林(即胶片),我说好啊好啊。香港这个主题是后来我们进一步讨论出来的。我现在回想一下,上一部用菲林拍的电影还是2003年的《玉观音》。想想到现在快要20年。
我们是分开制作,我拍得早,2014年就拍了,那时候胶片已经很难找。有制片要到东南亚那边,才找得到菲林和剩下的一两部的旧机器,然后配套的所有东西都不一样,灯光什么的都不太一样。幸好后来是“过带”(转数字)之后才剪接,不然的话找剪接的机器都很难了,我估计今年更加找不到。
很多导演是很怀念菲林的质感的,但是我没有。从一开始用数码拍摄,我就挺喜欢它的质感的。因为方便太多了,可以不停机一直拍。这些年,我都已经有点被这种方便的拍摄“惯坏”了,甚至不习惯拍到一半我的副导演嚷嚷吵吵喊,“导演,没菲林啦”,因为它十分钟就要停。它又少又贵,拍的时候就让我分心,副导演也很烦心。但以前拍菲林我们得分镜头,做得很细致,那可能迫使导演要把一场戏更早地想清楚。但分开拍,又会比较容易让演员的表演没有那么连贯。这是不同的创作思维,但我还是觉得数码的好处是更多的。
对我来说,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可以一起来拍一个电影。这种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
虽然菲林很贵,但杜琪峯作为监制,在制作上没有给我压力,就是放手让我们干。更好的地方是,这次七个导演一起,之后上映就没有“单独背锅”的压力,只要好好把电影拍完,其他就不用担心。
至少我自己作为导演,以往的经验总是,拍完以后要承受舆论跟票房收益的压力,这是个不好的影响,会令你拍的时候就瞻前顾后,又偏偏怕什么来什么。现在相当于有一个戏是,让你就是好好地安安分分地努力把这个戏拍完了,所以觉得拍的时候很舒服。我非常感恩能有这个机会拍一部这样的戏,太难得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