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总是不禁去思考,鲁迅先生这样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为何对待“宽恕”有这样的看法,他所谓的不宽恕是指什么,他为何要如此决绝呢?
笔者试图从两个方面寻找关于鲁迅先生“不宽容”的原因,从而来讲述这背后的故事和原因。
一、背负童年的阴影,他成为清醒者的绝望
大多伟大作家的童年总是带着阴影的,而这份隐秘的痛,一生也无法抹去。正是由于这种无法选择的生命之初的忧伤,才促使作家进入文字的世界,去追寻他的人生出路。鲁迅也不例外。鲁迅生命中的“影”,伴随其一生,也正是总是萦绕着影的追随,他的内心一直在驱逐着、否定着某种事物,这使他的性格决绝而带有逼人的剑客之气。
鲁迅的童年是绝大多数研究鲁迅的学者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不想赘述其遭遇,而主要在他的心理突变与其在此阶段种下“不宽容“种子的因。

鲁迅: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13岁的科考案,使鲁迅家道中落,父亲的病更是为这个家蒙上一层阴霾。我们从他的自传体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可以找见这段经历的心理变迁。更确切的说《朝花夕拾》中的零散记录恰恰在另一方面展示了,时隔三十多年以后,鲁迅记忆犹新的是什么,无法忘怀的是什么,为什么他总是无法忘记这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精彩的展现了还浸泡在幸福之中的童年生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色的桑葚……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1]这短短几句话就展现出儿时的他调皮、活泼,此时的他生活过得幸福而滋润。这是鲁迅一生最让他怀恋的温暖,当已入中年的他再次对这些进行追忆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和喜悦依然跃然纸上。但是到了《父亲的病》,他的笔端之下流露出生活的沉重以及对那些落井下石的庸医的愤怒。这一经历在他是深植入记忆,在《呐喊自叙》中他说: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辱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