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陶渊明《移居》(其一)(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陶渊明全集/国学典藏
京东月销量2000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
¥29.5
购买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早就听说那里有很多心地纯朴的人,多么希望能和他们共处晨夕、谈古论今。这才是诗人移居此地的原因。
《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邻里的善恶。不求吉宅,而求嘉邻,陶渊明的选择是实际的,但同时又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陶渊明生活在“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士不遇赋》)的时代,他对充满虚伪、机诈、钻营、倾轧之风的社会现状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只得退而追求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躬耕自给。卜居求友,不趋炎附势,不祈福求显,唯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移居南村的愿望很早就有了,现在终于得以实现。诗人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兹役”,即指移居搬家这件事。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只要能移居到这里来,有那么多的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能放下一张床一床席子就足够了。
“何必”二字,率直中见深曲,反射出时人普遍追名逐利的心态。而诗人淡然一笔,不求华堂广厦,只求邻里共度晨夕,敝庐虽小,乐在其中。这种心灵境界,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评陶渊明《止酒》诗时分析得很透彻:“‘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荜门之里,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噉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
在对房舍的追求上,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了同样睿智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那地方太简陋了,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为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其鄙视官场的污浊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在审美气质上都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之处。读者在感悟诗意的同时,也许还会感到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豁然开朗,从而以更为坦然旷达的胸怀面对万花筒般的人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