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阴影下重读《疾病的隐喻》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1月8日,一位武汉货车司机拉着可能是他年前的最后一车货上路了。这个货车司机接下来的旅程,堪称是一部公路电影的剧本。疫情信息通报后,因为湖北的车牌,没有哪个地方愿意让他停下。
20多天里,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货车上。最终,他在汉中崩溃了,告诉检查他的交警,他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够停下来,好好吃一顿饭,睡一觉。
在人类历史上,这位货车司机并不孤单。疾病,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生理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人们所知甚少的恶性疾病,人们奉上自己恐惧的同时,也会献上猜测、比喻和想象。
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就关乎这个主题。这本书由两篇长文组成,第一篇《作为隐喻的疾病》写于1978年,当时桑塔格刚从癌症治疗中“恢复”过来。她注意到,癌症作为疾病对患者造成了双重痛苦。相比于肉体疼痛和化疗造成的影响,周围人的态度对病人的伤害甚至更大。当时的美国,拿癌症没有什么办法,患了癌症,几乎就等于宣布死亡。所以,医院通常会向病人隐瞒病情,偷偷通知家人,人们甚至小心翼翼地不谈论癌症这个词。有些病人,知道自己患癌症后,病情会由于恐惧和丧失希望而急转直下。
这让桑塔格注意到疾病的“意义”。她这篇文章的研究重点是结核和癌症这两种“疾病的隐喻”,也就是和这两种病有关的想象、歧视等,她关注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们对疾病的看法。她希望,能够破除掉围绕这两种疾病的隐喻,让疾病成为“疾病本身”,让人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疾病、治疗和死亡。
第二篇文章《艾滋病及其隐喻》写于1988年。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还是一种可怕的新型传染病,在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恐慌。人们发现艾滋病主要出现在同性恋身上时,对男同性恋群体进行了攻击,这也引起了美国持续多年的同性恋运动。桑塔格注意到,艾滋病被视为是堕落的、不道德的,进而形成一种社会偏见和歧视,她写这篇文章,就是与这种偏见进行斗争,体现了她作为著名知识分子的责任。
本书中文版最初翻译是2003年,当时北京正好出现了“非典”。因此,这本书的首印刷达到1.5万册,作为一本学术或批评著作,这本书出版后一度成为畅销书。从2003年年底到现在,已经出过多个版本。在2020年春天重读这本书,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我们发现阴魂不散的“疾病的隐喻”又回来了。
人们之所以对疾病充满“想象”,本质上是因为对疾病的无知。科学一直在发展,但是新的疾病一直在出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