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GPS“卡脖子”几十年,国产医疗设备登堂入室有多难?(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在三家企业当中,GE集团和旗下的GE医疗早在1979年就率先进入中国;1985年,西门子和飞利浦紧随其后。三家企业先后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在中国成立公司,生产、销售医疗器械和设备。
医疗领域逐渐变成了三家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飞利浦分别于2004年、2008年、2013年调整战略,逐步削减业务线,最后只留下照明和医疗两大重点业务。
外资企业先声夺人,国内医疗设备企业几乎没有得到发展的空间。
2010年,时任东软集团国家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全录对媒体表示:“CT、超声、核磁等设备80%,甚至90%都被跨国公司垄断。而GPS三家就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
10年之后,这一格局依然没有打破。
由于技术垄断,跨国公司在产品定价上也有相当的控制权。根据2010年的媒体报道,一台用于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PET机,中国市场定价高达3500万,使用成本高昂,因此患者每做一次扫描就要1万元。
高端治疗设备也是如此。以治疗肿瘤的放疗设备为例,国内所用的设备90%靠进口,每台单价都在1000万元以上,患者每做一个疗程,费用在3-10万元之间。
国家并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扶持本土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提供更廉价又好用的设备。
2009年,为了配合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置提出了要求,并提供设备购置经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4部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年内,为落实医改方案,各级政府需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318亿元。”
谁都想抢吃这“8500亿元”的大蛋糕,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这笔钱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基层医疗机构中,主要就是用来买医疗设备。
根据原卫生部的调查,2009年中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西部地区缺口则超过50%。根据医改的部署,到2011年为止每个县至少要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同时规定了医疗设备的装备标准,包括CT、X光机、彩超在内的17类设备。
2009年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为88.2万个,8500亿就算全部撒下去买设备,平均下来每个基层医院得到的投入不到100万元。价格优势明显的国产医疗设备成为医改中基层医院设备配置的宠儿。
“国货”第一次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公司开始在市场上活跃,联影、东软等是其中的代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