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遗传眼病创新治疗杠杆中国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临床研究开启(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探索适合国人的基因药物
基因药物治疗的构思来自大家非常熟悉又陌生的生物体——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AAV)作为治疗用的基因传递载体,它没有通常病毒的致病作用,也不会自我复制造成传播,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它可以带着目的基因片段进入由于基因突变而影响功能的细胞,在那里进行功能的修复。这个操作应用在眼科疾病中,不仅要求药物本身的安全,还要求操作者极其精湛的技巧——通过手术把药物精确的注射到只有0.3毫米厚的视网膜组织里,堪比发丝上的微雕。
研究团队甄选、优化了特定的AAV,形成了一个“假病毒”,它携带正常的RPE65基因并特异识别病变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像一个内部的工厂开始源源不断的产生患者缺少的RPE65蛋白。基因药物的特点是“一次注射,长期表达”,导入药物在RPE细胞内持续表达出具有正常功能的RPE65蛋白质。
2021年6月,在经过详细检查、严格评估和筛选后,正式开始临床研究探索,小易成了首批6位入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2021年9月16日,小易的右眼接受了视网膜下注射。12月16日,在接受注射后的3个月后,小易的复查结果显示,右眼状况良好,视力从原先的9个字母提升到了47个字母,更为可喜的是,小易的暗视力大大提升。除了小易,其他5位入组者在治疗后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
上海市一眼科基因治疗研究团队负责人、眼底科副主任王泓表示,未来挑战依然很大,基因治疗位点有数百种,现在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需要不断探索,才能真正让这部分“被遗忘的盲人”重见光明。
据悉,前期用于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首款先天性黑矇“LX101”药物已经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递交基因治疗新药临床研究沟通申请,如果顺利获批,这将是国内递交的首个“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意义远不止有望使更多的先天性黑矇患者摆脱失明,更意味着国内已经具备建设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体系的条件,打通了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的产业闭环,对于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裕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周裕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