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丨戴志刚:与一条河流的和解(2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一些好多几年没有回来的临澧人回到家乡,由衷感叹家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变化之大简直不敢相信。人居环境的改变,也引发了“凤还巢”现象,许多在外闯荡的游子纷纷返乡创业,反哺家乡。
晚归的夕阳还没有完全掉到西边太浮山的山后,艳丽而热情的晚霞烧红了一河妖娆的道水,仿若王母娘娘遗落人间的一匹锦缎。落日余晖拉长了身形,在细若鱼鳞的波纹中化为点点碎金,为这匹锦缎贴上了一串串晶亮高贵的亮片,那座新落成被众多市民呼以“情人桥”之称的“道安桥”,造型优美,通身洁白,恰如一根系在道水腰肢上的白色系带。湘西北的深秋,如一个硕大无边的调色盘,这是一个色彩层次感非常清晰的季节,就连醉人的风中,好像都飘荡着浅黄色清香。香樟、罗汉松、修竹等一些长青长绿的植物就不肖说了,是它们奠定了江南四季的基调,总与人以无穷的活力与希望。而远远一片褐红色的水杉林,类似于油画中一团团打底色,让整幅秋景图稳重而厚实,不至于让这片景致在秋风中轻飘了去。金黄色的银杏最应了此季的景致和心情,单棵也好,成林出罢,总觉有一些儒雅的君子气质。
那些高且直的落了叶的枯灰色杨柳,倒似素描高手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来的,俏皮中透着艺术的美感。最有意境的是,整个公园只要是稍高大一些的树上,俱垒有一个黝黑的喜鹊窝,哪怕一棵新种不久的树上,也搭建着一个尚还未成形入住的鸟居。鸟儿原来也是对环境有着很高要求的,想必它们是把这里当成了一个环境优雅的新建小区,都赶到这里储地建房了,这倒和道水北岸县城区节次鳞比的人居楼盘相映成趣。人与鸟以河为界,各居一侧,互不侵扰,生态之和谐,也莫过于此景此情了。我最钟情于这样的季节,能让人联想到远古的诗歌,和那些在秋风茅庐中对酌的诗人。公园的东端,我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建起了一座“九辩书院”,当年的宋玉以名篇《九辩》惊艳朝野,后归隐云梦道水,遂以“九辩”之名开馆讲学,后世谓以“九辩书院”之称,再后来就演变为“道水书院”,培养了一大批经天纬地的饱学之士。
宋玉本是“悲秋文学”的始祖,他在道水之岸不只种上了秋天的寂寥,秋天的伤怀,当然还有秋天的高远,秋天的壮阔。此季此景,漫步在这个小学生笔下的柳林公园,我也好像一步一步将自己走成了一个倘佯在两千多年后道水岸畔的宋玉。
很多年前,道水河边就有了这片杨柳林,经年月久约定成俗,“柳林”就成了这片土地的地标称呼。那时,柳林周围堆满了建筑垃圾,散布着一些臭水坑,还有几个如洗砂厂、预制板厂、沙发厂、小化工厂、废品收购站等这样一些习惯寄生于城市边缘的企业。二十多年前,这里还发生过一起被冠以“柳林白骨案”的恶性杀人案,一度让人谈之色变。谁能想到,当年一处藏污纳垢之地,而今却成为了临澧县城最大的亮点。几年前公园初建时,仍然保留了这片柳林,后来相关部门曾广泛征集公园名称,百分之九十以上临澧市民都投以“柳林公园”为名。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往往就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之中。今非昔比的柳林公园,现已成临澧市民网红打卡之地,也成为了道水泛清波、旧貌换新颜的见证之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