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重新定义死亡,是执着与妥协(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这样的科学定义,东野圭吾以“脑死亡”作为创作题材,本身就会存在很大的争议:从人权角度来看,只是脑子死亡,但身体还能存在生机,没人可以剥夺一个人的生与死;从死亡角度来看,算是种死亡定义,科学证明是比心脏死亡更加接近死亡的事实。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种无法定义的死亡:“安乐死”,也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当痛苦是生命的全部时,是否要为其解脱呢?两者,同样受到的是情感与道德的谴责,重新定义死亡的性质。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这是情感与道德艰难的选择。
就比如有着“重新定义死亡”之称的《沉睡的人鱼之家》小说里,有个最为特殊存在,是“脑死亡”的六岁女儿瑞穗。它的抉择点是以“母亲”的伟大身份,去面临着情感与道德的生死抉择。情感是对女儿的不舍,因看到瑞穗的手指动了下,不愿亲手推向死亡,也就不接受她的死亡;道德的是身边的人都觉得是对死亡的亵渎,死者就要安生与轮回。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不肯认定事实的她,选择让女儿瑞穗做“沉睡的人鱼”,这也是书名《沉睡的人鱼之家》的由来。
以不可逆转的“脑死亡”去讲述母爱的伟大行为,读起来像是想要影射那些社会“脑死亡”的人。
“脑死亡的人”,那些自我思想已死亡,并且完全走向堕落的人。人生是暗淡无关与无自我意识,对生活是随波逐流的人。同时不被认可也不去努力,活着更像是“社会蛀虫”或是“活死人”。

《沉睡的人鱼之家》|重新定义死亡,是执着与妥协


东野圭吾似乎为了论证这点,更是在《沉睡的人鱼之家》里为已经脑死亡的瑞穗加入了类似“活人”的科学技术:在瑞穗身上安装磁力刺激装置,帮助她活动手脚,从而避免肌肉萎缩;为了让瑞穗有着丰富的表情,更是用计算机控制面部做出活人才有的面部表情。
这似乎是个很荒缪的设定,但又基于现代科学技术,让读者深信不疑是真实的存在。
对于这样的科学技术加入,在我看来,这两个设定一方面为了突现“脑死亡的人”的真实,又一方面赤裸裸影射所谓的科学技术背后的人性:【依赖】与【虚伪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