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重新定义死亡,是执着与妥协(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依赖】:“安装磁力刺激装置”泛指那些明明有手有脚的人,还会一味选择去依赖别人。是主动或是被动依赖,从而有着更省力与直接的结果。心理学称为“无能化”,由心理学家弗洛姆在《无能感》一书中提出"无能化"概念:描述现代人失去勇气而一味选择被动依赖。【虚伪性】“计算机控制面部表情”从交际学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带着一定的虚假面具,也就会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就如情绪转化,不被看透也存在目的性。纵观这这两点,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东野圭吾的对“脑死亡”有着很深的含义。在介于生与死的“脑死亡”,是情感与道德两难的抉择,也是在影射社会现象,但还是会离不开人性的背后思考:
这种所谓的“脑死亡”定义界线是在哪?生而为人的我们,是否真的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呢?它是与“安乐死”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被人决定生死是对人权与道德的最大挑战性。
《沉睡的人鱼之家》的结局是执着与努力三年的熏子,终于接受女儿死亡的事实,并捐出器官。这看似解脱女儿的生与死不明状态,也是对自我的拯救。因为这三年来,我们在小说里可以看到这位母亲病态的执着,看似拯救女儿的行为,最后演变为自我拯救行为。

《沉睡的人鱼之家》|重新定义死亡,是执着与妥协


02、【执着与妥协】:熏子“执着”的双重含义,病态执着的“倔”与以爱之名的自私,最终人性的妥协。
如果是单纯一本为歌颂母爱的伟大,那么《沉睡的人鱼之家》是成功的。只不过东野圭吾在三年期间,加入了熏子不断执着的行为:不断用科学技术维持瑞穗的身体,也强迫别人认可瑞穗还活着,公公、妹妹和外甥女用错词,就立马请她们出去。
分析下来,就会发现熏子三年的执着,是种“自我满足、自我幻想、病态的强求”:无意义的用计算机控制女儿瑞穗面部表情,成为她的自我满足欲;在不断幻想“女儿还活着”,也开始强求别人承认这个事实。
不少读者在读到熏子的执着与伟大时,更是被她的疯狂与病态所吓到,尤其用计算机做出的表情更是诡异。熏子的行为,透露我们的人性里的“执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