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留下“劳动者的史诗”,更是奋斗者的精神回响(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所以在动笔之前,路遥就把目标设定为人民。”文学评论家白烨说。
在路遥看来,写小说也是一种劳动,并不比土地的耕作高贵多少。他需要的仍然是劳动者赤诚而质朴的品质,和艰苦卓绝的精神——“永远都不应该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用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离开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会成功。”
▲路遥。郑文华摄
写苦难,也要写出昂扬,写出诗性的光辉
写作时的路遥是燃烧着的,不顾一切的。
在路遥的心中,《平凡的世界》将呈现两个序列:一个是并不平凡的,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社会重大历史场景构成的序列;另一个是在此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困惑、希望,以及他们平凡的人生命运序列。
这两个序列构成了一个以1975年至1985年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对中国农村步入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迁、对农民命运的现代性审视。
作家和谷记得,路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写够3000字。即便是在他的成名作《人生》已经被导演吴天明改编并获得百花奖最佳影片,成为中国大陆第一部选送奥斯卡的电影,且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但他依旧近乎苛刻地自律,每天不完成写作任务绝不休息。
在路遥闭关写作的房间里,十几摞稿纸整整齐齐摆在桌上,床上铺满了不同日期的《人民日报》《延安日报》,他蹲在地上翻来翻去,寻找转型时期历史的痕迹。“门背后能撮两簸箕烟头,还有满地的废纸。他不让服务员进去打扫,他担心思路被打扰。房间里唯一的奢侈品是抽屉里的一包桃酥。动笔之后往往是顾不上喝水,眼睛通红,嘴巴周围烧满了泡……”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回忆说。
出于对底层的贫苦、生活惶惑的深切体会,那些童年的生命体验被不假思索地灌注到主人公孙少平身上。对世界的敏感、对苦难的同情、对改变命运的渴望,路遥将这个平凡的世界建立在自己的疼痛和记忆之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