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图书馆(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南京这座城市负载着沉重的历史,欲要理解这座城市,须把它放入更为宽泛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中才行。《南京传》的魅力,不在于其形式,而是内容,它不依赖于自身历史的长度,而取决于时代精神的深度,以及各个历史节点在复杂历史情境中造成的实现自身现代性的难度。
叶兆言以动态的观点,将历史中的事件、人物和活动在时空中重新整合,展现了他对时间维度的敏感,一个深居历史之中并不断变化的南京才是真实的南京。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性和可能性不断增加的过程,因此,作者才会说:“清朝的南京变得不太可爱,变得老实本分,变得木讷无趣。清朝的南京,开始让人感到有一种别样的伤痛。”
一个城市意味着人与给定空间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关系。城市重新定义了人及其生活。要想正确地理解一个城市的实质,首先要洞察城市中人社会生活的过程。“城市有许多要素构成,但它首先表现为一个整体,一种有机秩序,一种生活方式。”《南京传》也是生活意识的一部分。《南京传》的构造是大历史,但大历史的细部是生活的气息。当我们细细端量一个城市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身处生活内部的自己。一座城市应该具备一种唤醒的力量。作为一座饱受磨难的城市,南京就像用来砌城墙的砖头一样,实在而坚硬,沉重而持久。
美国城市规划师雅各布斯曾用“有序的复杂性”来描述城市,“城市是多种力量和过程的结果,它建立在人们的经验中,根植于人们的认同上”。城市传记书写就是建立在这经验和认同之上,并同时具备一种激活人的敏感性和想象力的力量。许寿裳在《谈传记文学》中说,传记文学的种类很多,但不外乎自传和他传。这个针对人物传记的划分,将其放到城市传记写作上同样适用。
“自传性”的城市书写,就是书写个人与城市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这种写作的代表。帕慕克以个人的成长记忆,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和生活,他笔下的伊斯坦布尔,既关涉个人的历史,又写出了这座城市的忧伤。
而“他传式”的城市写作,自然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一种类乎置身事外般的历史书写。在这方面,英国传记作家和小说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可谓是当下城市写作的集大成。这是一部呈现伦敦上下两千年的史书。“阿克罗伊德用恢宏的城市历史、敏锐的观察、无数市民和访客的话语,揭示了伦敦如何在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洪流中淬炼成形。”《南京传》的写作模式即是第二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