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千年“油盐古道”,叫乌江,为何还曾被称为“污江”(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污江”变身生态河
乌江曾被老百姓称为“污江”。由于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乌江部分流域治污形势严峻,一度成为全省八大水系水质达标率最低的河流。
乌江清,贵州水清。近年来,贵州举全省之力治理乌江,组合拳频出。2020年,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磷污染较为严重的34号泉眼治理可称得上是中国环保治污史上的“壮举”。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的34号泉眼是一个岩溶泉,磷废渣渗漏到地下通过地下水从泉眼冒出。记者曾多次暗访到此看到,过去34号泉眼所在位置变成一条牛奶河,站在河岸上都能闻到刺鼻的味道,当地居民曾反映河内鱼虾几乎绝迹。
从2009年至今,34号泉眼治理已投入8.1亿。贵州磷化集团在34号泉眼涌水处建起三个大型“净水装置”,2020年汛期全系统开机,实现泉涌水1.2万立方米/小时全部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
乌江水能蕴藏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042.59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在长江各大支流中居第三位。乌江径流量稳定,干流总落差达2123.5米,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区。
乌江渡电站水坝是根据乌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发电,并带动该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国喀斯特地区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案例。记者曾在乌江渡渡口乘坐小船,真切感受乌江的雄伟壮阔。连绵不绝的江水将两岸分割开来,起起伏伏的山丘随着船只靠近,逐渐显露出真面目。
盐油古道
乌江流域物产富饶,自古以来为川东与黔东北的重要运输纽带。秦国大将司马错曾率巴蜀将士十万,自乌江溯舟,取黔中郡,这是乌江航运最早的记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置涪陵县于今重庆彭水县郁山镇,把涪陵县上升为郡一级治所。晋控制蜀汉以后,准备进攻吴,又将乌江航运继续向上延伸。明、清以来到民国初年,乌江沿岸先后有商民捐资,凿滩疏浅,以兴盐利。
古时从四川、重庆运送盐,沿乌江逆水而上,进入贵州东部和湖南湘西;又将桐油、生漆、五倍子、木材等贵州土特产水运出境,促进了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这种盛况持续了上千年,形成了一条历史悠久的“盐油古道”。
重庆彭水县郁山镇的盐丹,贵州思南县的桐油、石阡县的生漆和德江的木材等,都顺着乌江进入重庆。“装不完的郁山,塞不满的重庆”说的便是当时的情形。
乌江流域其地形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高山峡谷密布,江河洞坑纵横,恶劣的地理环境孕育乌江流域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豪爽乐观的性格。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