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1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明代起初归属于李清照的词作,也有不少是早在南宋或元代已经面世的,但它们原来是无名氏的作品,或是归属于别的作家。但这些词作经过一段时期,慢慢都归于李清照名下,到了晚明或清代则形成共识,被认定为李清照的作品了。
由此,所谓“真假”问题不但做判断难,“假”的性质也相当复杂。晚出的词作可能是伪作,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我们知道,南宋时已经有词人喜欢模仿“易安体”,这样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更为普遍。那些晚出的词,很可能包括这类模仿作品,后来与李清照原作混杂一处,编词选的人就不再加以区别了。
平心而论,这些晚出的词作,大多平庸,品质并不高。因为很多本就不是李清照的原作,而是别人故意模仿她,或是编者的文献功底不深而轻信托以李清照之名而误收的。这些晚出词作的内容与风格大多世俗化,多写寂寞的女人怀念她的情郎,采用的语言、意象和典故也比较庸俗。有年轻男女戏谑与调情(像《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格上的第54首),有人说这是李清照初识赵明诚时写的,我怀疑不是。
不管是写孤独的女人、悲伤的寡妇,或是调情的少女,这些晚出的词作一般都没在南宋时出现过(尤其《乐府雅词》里面的23首)。所以说,明清时代的李清照词选本有意无意地参与了改造李清照的过程,把这个原来不随俗的天才驯服了一些,矮化了一些。
最后,我们再回来看《词论》,注意开头那则唐代男性歌手李八郎的小故事。这故事不是李清照凭空想象出来的,她引用的是唐代文献《国史补》里关于李八郎的文字,但是李清照也有所修改。《国史补》中原来的故事就是一个歌手伪装了身份,客人起初不知道他是李八郎,后来因开唱才被人发现。并没有说这故事在词作的历史上有任何意义。另外,《国史补》的文字只说主人请客,没有指定那晚上的宴会是为了庆祝新近考中进士的文士。最重要的是,主人起初叫穿破烂衣裳的李八郎唱歌时,《国史补》说其他客人“皆不顾”,但是李清照还加上一句话“或有怒者”,强调客人对于李八郎的鄙视。
李清照要进入性别迥异的男人的文场,参与诗词创作,她当然知道很多士人会不欢迎。她写《词论》,插进李八郎的故事,是拐弯抹角地写出自己的期盼。她虽然身份和性别都不对,但仍希望文士们会给她机会,并最终让她上场,希望如果她词写得好,人们不会因为性别而看不起她,对她表现出的才能给予客观公平的评鉴。
李清照对文人的怀疑态度看得很清楚。但她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所面对的挑战有更不容易克服的一面。那就是在她去世后,在悠长的历史过程中,保守的想法、文化基础很牢固的道德观念、对两性关系根深蒂固的态度,会这么深刻地影响人们对她的看法。这个重塑过程既是漫长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包括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势力,极慢极妙地把原来的李清照,改造成为另外一种典型的李清照,一个为传统文化系统更易接受的李清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