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故事,构画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篇章(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乙肝曾是严重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大陆地区首次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209个县27万人的抽样调查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8.75%。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自主研发乙肝疫苗的同时,开始接触国外生物医药公司,寻求疫苗进口或技术引进。同期,默沙东公司的重组乙肝疫苗技术研发取得成功(这种疫苗研发的过程,书中已经有相当篇幅述及),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技术路线,以解决国内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乙肝疫苗的问题。
1989年9月,经过我国政府部门、企业与默沙东公司谈判,双方最终协议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开展重组乙肝疫苗生产技术转让合作,默沙东公司提供全套生产工艺、装备设计等并负责技术培训,中方负责购买设备、设施、建造工厂,北京和深圳两地生产重组乙肝疫苗,规划年总产量4000万剂。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1993年10月,中国生产出第一批重组乙肝疫苗。白驹过隙三十余载,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率,由1992年的22%提高至2019年的96%,全程3针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9年的99%。
纪录片《争夺疫苗》(2021)海报。
前几年,不少学者、媒体人发表文章,纪念这一改变中国乙肝防控局面的标志性事件,也透露出当年谈判、签约、双方合作的不少细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波谲云诡,大国关系也曾剑拔弩张。即使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中美两方疫苗科研人员能够通力合作,投身于抗击乙肝这一关乎普通人健康福祉的伟大事业,这是在疫苗的故事之外颇能引发我们思考之处,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疫苗构筑了一条人类健康的防线
疫苗构筑了一条人类健康的防线,指向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但反疫苗运动(反接种运动)依然是公共卫生、健康政策、社会医学等领域难以绕开的话题,也是丰富的故事背后最能引发争议和讨论的议题之一,构成了故事与当下的又一连接支点。书中将这种“不确定的未来”落笔于“麻疹疫苗诱发自闭症”的科学争议,并涉及律师、政客、研究者、媒体等因素的推波助澜,呈现出反疫苗运动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反疫苗运动之所以一直方兴未艾,还有另外几方面的动因同样值得探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